“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很适合太阳山。太阳山不高,横亘皖西南边陲的望江县凉泉乡境内,与碧波浩荡的武昌湖相依相偎。
太阳山原名值雪山。明代《一统志》记载:“值雪山在安庆府望江县西北十八里外,上有平岗,相传唐朝李白游此山值雪,故名”。当年,大诗人李白巡游至皖西南时,慕名览游太阳山,投宿借住在一庄户人家,把盏小斟,饮酒吟诗……因大雪所阻,在此读书吟诗,观赏雪景……后人特地建起一座“太白书堂”。清代邓义在《太白台在邑值雪山》一诗中说道: “昔年避世隐书台,遗址于今没蒿莱,古树半林斜日桂,春风几度野花开。神随鲸去何曾见,月照诗魂不再来。白山青山今犹在,登临空惜谪仙才”。
元朝时,太阳山下的桃岭,出了一个叫王幼学的学者,对朱熹所撰《通鉴纲目》一书,历时二十年,七易其稿,将此巨著全部加以引喻释义,编纂成59卷的《通鉴纲目集览》。他拒不事元,在至元二年(1336年)返回故里,于值雪山旁建“慈湖书院”,攻书讲学。
清朝,太阳山脚下一个叫陈氏冲的村子里,出了个陈树屏,少时聪敏,10岁能文,28岁(1891年)中举,29岁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受李鸿章聘任为学府主讲。1894年起,任广西融县、湖北罗田县令、蕲州知州、武昌知府等职,最大贡献在于对任职地区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有个女儿叫陈勤宜,嫁给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张国珍,他们有个儿子叫张贤亮,是著名的作家、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创建者。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著名大将陈赓及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来到陈氏冲,把陈氏宗祠作为渡江战役的一个重要前沿指挥部,为这个村子谱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1993年,陈氏冲青年陈求之只身去深圳,在大芬油画村创建了太阳山艺术中心。这个中心,融合了京派、客家、苏州园林等多种建筑元素,古风盎然,流光溢彩,茶与咖啡,书画与油画,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已经是深圳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窗口,接待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艺术大家参观。“太阳山”在深圳成为一个响亮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