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高考“雷语” 唤来教改“甘霖”
改变干部作风别指望“挑刺工”
微声音
“生前见面会”是对生命的敬畏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愿高考“雷语” 唤来教改“甘霖”

□ 张兰军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役,高考标语就是冲锋号。如今,几乎每个高三教室里都挂着标语,除了“拼搏努力”、“背水一战”等传统口号,90后学生们还想出了更多幽默风趣的标语,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5月19日《河南商报》)

其实,在学子们的“临考创作”中,无论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拼命型,还是“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的励志型,还是其他像“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此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的文艺型、调侃型、现实型,虽风格各异,但都没脱离一个“拼”,没缺少一个“累”,没回避一个“无奈”。

这还不是最“悲催”的。如果放开眼光,纵观学子们的一路走来,回顾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求学历程,又何曾与考卷挥过手,与分数道过别,与题海书山繁重的学业脱离过关系?而所有这一切背后,其实还是没摆脱“大考小考,只为高考”的认识怪圈,没有冲破“十年磨一剑,只为高考这两天”的现实藩篱。

孩子只为(高)考试忙,表面看,是教育“绑架”了青春,书本“束缚”了童趣,分数“主宰”了五彩梦想,而从更深层次上,则是我们的教育在创新训练上严重缺位,在教书育人上严重脱轨,同时,也让我们的人才培养走入某种误区。那每年诺奖“龙虎榜”上的“中国尴尬”,那令国人五味杂陈的“钱学森”之问,就是最有力注脚。

高考不“减压”,雷语难“刹闸”。所以,面对高考冲刺雷语,人们在欣赏其“拼”劲,感受其“霸气”,咀嚼其“幽默”的同时,更别忘了其背后的几多辛酸与无奈,别忘了我们在基础教育上的几多创新之失、素质之缺、育人之憾,进而改革教育,整塑高考,为青春松绑,为学子减压,让我们的人才培养真正进入健康有序快车道。可喜的是,目前,相关方面正做着积极且有效的努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