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是什么?本质上只是不用还本付息的债券!它属于所有者权益,但有优先分配权,没有投票权。在分配股利方面,其股息率又是固定的,所以它又与债券有些类似,但又是跟债券完全不同。优先股在形式上并不提高公司债务水平,它要付息但不还本。当公司的盈利达不到支付优先股股利的水平时,公司就不必付息,不会因此而导致公司破产。
优先股本来是个好东西,可到了中国,很多东西就容易走弯路。中国推出优先股,实际上是源于IPO暂停后,市场各类融资渠道不畅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银行股来说,连年增发、再融资本身已经导致了市场的反感,而民生、平安、招商、光大、中信、兴业、浦发、华夏这几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本压力一直大于四大行和城商行,必须要有一条融资之路,由此产生了优先股的试点。
所以优先股一开,谁最高兴?无疑是银行、券商。银行股美其名曰——有效补充资本金的重磅利好。可你想想,银行为什么资本金不足?为什么资本金不足还能维持高派息?说到底,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绝大多数都是妄想蛇吞象,想着做大做强,大量固有的资本被套牢,为了撬动这些沉底的动不了的资本,就需要新的资金,于是就要补充资本金。
优先股之所以被当作利好,主要就是亦股亦债的性质,以及对二级市场不造成冲击。在美国,优先股可以回购,但不进入交易所流通,这样就不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股本,对流通市场也没有压力。而中国这个开放流通,每年1500亿规模的扩容,无异于又往市场里扔了另外一条抽血的管子。
如果允许三年后转成普通股,决策者是否想过三年以后股市将怎样的惊恐?想想多少有些讽刺,如果当初股改不是直接将大量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大小非筹码投放到市场,那么如今市场遭遇到的解禁压力要小得多。
看来对于优先股来说,到底是优先了谁?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