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对各级政府土地出让金进行审计,同时还要对3个省长进行审计。”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联组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记者问道3个省长是谁?董大胜回答是,再等等,马上就知道了。这只是例行审计,绝不是“看你不顺眼就审计你”。(3月9日《扬子晚报》)
董大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仅谈到今年新增审计项目,而且还谈到了审计重点和审计质量。尤其是谈到今年将审计3个省长,引起了舆论关注。在笔者看来,董大胜没有立即透露3个省长是谁,值得肯定。但是,却说“马上就知道了”,意味着不久就会公开被审计对象的名字,这不免让人担忧公开名字后影响审计效果。
尽管只是例行审计,无论是审计什么项目,还是审计什么官员,并不意味着被审计对象有问题,这更像是一种例行“体检”。但是,如果在审计之前就公开表示要审计谁谁谁,就有可能泄露了秘密,提前给了某些人应付审计的机会。这就好比某个人必须做“体检”,他不想被查出问题就会千方百计想对策。
比如说,审计署透露,今年新增的审计项目是对农业、林业、水利的专项财政资金审计,财政部门的农林水电资金是审计重点,保障房建设审计会全面铺开。提前披露这些信息,大概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但是,涉及这些项目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有可能提前“准备”,比如说,在账上做手脚,应付审计。
因此,理想的做法是突击审计,即在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之前,不预先通知,而是突然介入审计,那么,被审计对象只能配合审计,很难应付审计,因为没有时间去想对策、做手脚。既然审计部门作为公共财政的“卫士”,那么,如何最大化防止公共财政流失,就是审计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