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发现明中都城墙烧窑遗址
本欲入“公门” 却先进了“牢门”
“盗分”交警被调离执法岗位
我省800多万人 领了养老金
男子存钱拿错卡 前妻拒绝说密码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凤阳发现明中都城墙烧窑遗址
出土城砖、瓦当均与明中都城墙砖及城内瓦当碎片吻合
马顺龙 郭如亮 记者 胡昊 文/图
馒头窑发掘现场
部分城砖、瓦当记号包装起运
 

近日,安徽省文物局考古队及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在位于府城镇岗集附近发现了多处明代砖窑遗址及许多青色城砖、瓦当。专家推测,这是朱元璋修筑凤阳明中都城墙、明皇陵时,烧造城砖、瓦及其他建筑用材的烧窑遗址。据悉,这也是凤阳县范围内首次发现明朝官窑,该窑的发掘对研究明中都城垣史及窑业烧造技术,特别是明中都城、明皇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与明中都墙砖高度吻合

12月19日,在凤阳府城镇岗集窑址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对一处窑址进行发掘、清理、切割、编号,一个大型吊车正在将已经清理装箱的城砖、瓦当装车起运。

由于窑址位于蚌淮高速公路与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施工工地,考古人员决定将窑体搬运至凤阳县博物馆。   尽管窑体已被切割成十四五块,但是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出该窑窑体保存完整,整体呈穹隆馒头形,底边直径达2米多,高两三米,面朝西有个拱形门洞,尾部有3个烟道,砖窑前面还配有一个圆形的封闭火塘。

考古人员在窑体内外发现很多块完整的大型城砖和破碎的墙砖、瓦当,这些砖块、瓦当均是青灰色,每块砖长40多厘米、宽20多厘米、厚10多厘米。经过进一步研究,这些砖块的原料、瓦当碎片,均与凤阳明中都城墙砖及城内瓦当碎片高度吻合。

墙砖烧制技术十分精细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营建六年,并在南边修建了他父母的陵寝,即皇陵。

洪武八年四月,“功将完成”之时,朱元璋却以劳费为由突然决定罢建,改在南京建立都城。此时,一座宏伟豪华的明中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

明中都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城墙建设技术集大成者,墙砖的烧制技术自然十分精细。据考证,明中都城的墙砖不仅有一定规格,还有一套严谨的管理方法。按要求,每块砖长为40~45厘米,宽约20厘米,厚10~12厘米,由当时明朝下属的一部、三卫、200多个县负责烧制。

为保证墙砖质量,当时还层层建立了责任制,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烧制出府、州、县、制砖人等5至6级责任人的名字,这在全国同类墙砖上极为罕见。

搬至凤阳和滁州博物馆

长期以来,专家发现凤阳明中都城墙所用的城砖,除了摊派给全国各地烧造之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城砖是工部、卫戍部队等当时驻扎在凤阳的官办机构提供的。发现的这批窑群,就是当年中央机构烧制城砖、瓦当的地方。

安徽省文物管理局考古专家金春刚介绍,凤阳明中都城目前正在“冲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窑群的发掘,对研究明代城垣史及窑业烧造技术特别是明中都、明皇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考古人员在此窑附近还发现15座窑址,分为馒头窑、马蹄窑两种,共对一处馒头窑和一座马蹄窑进行了发掘、整体起运,馒头窑整体搬移至刚刚建成的凤阳县博物馆,马蹄窑整体搬移至滁州市博物馆,供广大游客观赏。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