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做公务员 谁制造的“严重浪费”?
杨燕绥的退休论为何让人难以接受
“诈死”育女 跑偏的不止是母爱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杨燕绥的退休论为何让人难以接受

熊 志
 

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前段时间曾提出建议称,退休年龄仍为50岁,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这番言论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杨燕绥又提出,年龄推迟后,就业形态应该分阶段,“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性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9月12日新华网)

在延迟退休持续发酵的前提下,杨燕绥此番言论的话题性可想而知。虽然杨教授自己也不认同延迟退休,她把退休年龄设定在五十,但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十五年,这没有养老金保障的十五年如何生活,就成了更棘手的问题。杨教授宣称让退休者去做园丁、义工,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用退休后如何安排生活取代了依靠什么生活的养老之问。

作为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杨燕绥的专业性不可否认,但问题恰恰在于此,从一个专业的改革设计者口中,我们听到的确实诸如义工、园丁、洗洗衣服之类的荒谬论断。杨燕绥不仅没有用理性说服的方式来收获认同,而是用偷换概念的方式兜售理论,这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尊重杨燕绥发言的权利,但身处改革设计者的重要位置,杨燕绥教授更应当以合乎逻辑的话语阐释其思想。养老体制改革的话题发酵已久,人们对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等改革思路的反对和担忧,已表达得十分充分,这些应当被改革设计者充分汲取。在一个权利觉醒的多元化时代,养老改革应对选择多元作出积极的回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