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开着宝马车在万州区和罗田镇来回,估计这位女老师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还不够付油费哟!”万州区罗田镇办公室黄主任算过这笔账。他不明白:一个住在重庆主城的有钱人,为啥不在城里享福,反而甘愿跑来乡下受罪——要知道,光是在山路上颠簸,也要2.5个小时。(9月10日《重庆晚报》)
新闻中说到的这位今年才30岁的张老师,无疑是一个不必为生计担忧的“富老师”。否则的话,就很难做到一边开着宝马车,一边又来到偏远的山村小学安心教书一年多仍不“开溜”。尽管张老师坦言这么做的原因是图个空气新鲜和心境快乐,但她这种不怕条件艰苦,乐于支教乡村的表现,仍然值得敬佩。
让更多的年轻教师热衷往乡村和山区跑,显然已过了片面宣扬精神鼓励之年代。只有让愿意留在基层一线的教师,即使“车来车往”,也能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宝马女教师”的可敬之举,才不会成为难得一见的孤例个案。
“宝马女教师”理应可持续复制。而复制的动力则在于,一要把“均衡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显著缩小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别;二要勇于变革,让选择到最艰苦地方工作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与照顾。当教育事业的“苦”与“甜”,得到了有机协调和统一,“宝马女老师”现象的常态化、潮流化,也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