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永远都有它的读者群体
汉语江湖风云变幻 字典勾勒时代变迁
3上一篇 2013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汉语江湖风云变幻 字典勾勒时代变迁

 

一本巴掌大的小书,66万字,1.2万个字条,超过4.5亿册的销量。

它,就是《新华字典》,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这本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字典,普通小巧,朴实无华,与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过交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担任“启蒙老师”的角色。在桌上的案头不言不语,不声不响,却是每个人的良师益友。因为从打开《新华字典》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从认识一个字到学习的一生。

曾不止一次这样感觉,遇到一个生僻的字,打开它,按照检索的方法找到,会觉得眼前一亮,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于我们,的确是种收获。

日子长了,你会把它当成一个无语的挚友。如今,它从诞生之日,已经走过整整60个春夏秋冬。

可这是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丰富,从便于携带的电子词典,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掌上电脑到ipad,人们查询语词和知识的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然而,字典却从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它承载着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记忆,依旧散发出巨大的能量。

我们在这里回顾它的历史和现在,只是为了告诉每个读者,承载了民族文明的这本小工具书,不再醒目,却依然厚重,翻开它的时候,我们应该感恩和敬畏。

即将到来的九月是个开学季,很多孩子将会踏入小学的大门,开始新的学习征程,相信,《新华字典》会成为他们人生最好的伙伴。 张亚琴

诞生记:叶圣陶是最初的编纂组建者

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它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

《新华字典》前六版都署名新华辞书社编。新华辞书社成立于1950年8月1日,主要是由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组建的。新华辞书社成立后,就要着手编一本小字典。开始时,叶圣陶拿来一本开明书店的小字典稿子,想在这个基础上加工。后来感到内容不合适,遂决定另行编写,到1951年夏编完初稿。

后发现不能用,就决定重新拟定编写方针,制定编写原则,于1952年夏正式开始编写。 第一版封面是:新华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刚印出来,就发现“民”下“国民”注释错误,把“国民”注释得跟“人民”一样。于是马上进行修改,没有印的,挖改后再印。印出来的,贴上改正的注释再发售。

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完成于1953年。老版字典图文并茂,从鸟类、昆虫、蔬菜,到手表、风筝、秋千,都有邮票大小的图片做“旁白”。

修订数:记录时代的每次变迁

自诞生以来,《新华字典》共修订过11次,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每修订一次都会加入最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语词。可以说,一本小小的字典,如同一台影像机,完全记录、折射出60年我们时代的风雨变迁。

上世纪60年代的版本,包含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而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一度启用又很快被废止的简化汉字; 80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领域的相关词汇。

进入90年代以后,《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不太常用词语,如“租借地”、“政策”、“锻铁”等,增加了如光纤、光盘、互联网、手机、克隆、基因、社区、超市等上百个新词。

而在2011年最新的一版修订中,近几年网络热词如“晒”、“奴”、“门”等字现身其中。

就连字典的价格也在变化中:1957年版1元钱,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4元,2011最新版的双色本定价24.9元,而在合肥的书店,纪念本的标价就超过了百元。有人曾说,它的价格一直和同时代一斤猪肉的价钱差不多,看来,这个说法已被打破。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让词典出版也进入了多形态、多介质并存的时代。以《新华字典》为例,目前已经适时推出了手机ios版、Android版和《在线新华字典》。

手机版《新华字典》收录了21003个汉字,增加了智能拆字查询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它秉承了新华字典原有快速、准确、详尽、齐全、细致、深入的特点,将这部有着强大内容的工具字典以更适应时代的形式全新呈现出来。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