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书面作业”仅是“治标式”减负
飙车党也是 一种“楼顶别墅”
脸上长痘不可怕 制度长痘才糟糕
“在家上学”有失理性
“签到有奖”取消了,反思不能停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家上学”有失理性

龙敏飞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下。(本报今日14版)

不可否认,“在家上学”的确打破了教育一潭死水的局面,给教育带来一些“活水”,但要过于拔高,也未免不甚妥当。尽管在外国有这样的先例,但外国很多“在家上学”是要申请注册的,换言之,外国是有一整套的规划措施护航的,盲目复制,有失理性。

在笔者看来,“在家上学”的举动,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对教育本身的误读。教育从来都不是为了培养爱迪生、莫言,而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有最起码的公共意识、有最起码的文化水准。极少数的特殊人才,影响他们成就的,教育从来都不会占主导地位,而是天赋、兴趣爱好等占主导地位。教育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教育的属性使然,因为教育从来都是面向大众而非面向小众的。

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没有人是孤岛式存在,每个人都需要同学、朋友和自己的交际圈子,孩子们也一样,需要在群体中学习、交往,否则也会丧失他们的公共性,他即使某一方面取得专长与成就,或难以适应社会,成为“缺陷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