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全文虽仅81字,却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堪称古文中的经典。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然而官场莫测,只因他曾参加过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政府的规定,刘禹锡本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
刘禹锡的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知县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更僻远的城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读书作文,并因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依旧悠然自得,心颇不甘,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斯时被贬广西柳州的刺史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刘禹锡的《陋室铭》光照历史,留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