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徽工笔画,王道良是绕不过的一个人物。他的工笔花鸟糅南北两派之长,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同时,他几十年如一日传授弟子,为安徽工笔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道良1936年出生在上海霞飞路一幢洋房里。幼年时他唯一爱好就是画画,经常拿着笔在墙上画,父亲舍不得洁白的墙,只得买来纸和笔让他画。12岁那年,他的作品《嫦娥奔月》被选去参加上海市青少年作品赴法展出。父亲为此把自己收藏的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作品都给他观摩。随后,王道良进入上海美专学习。
也在这段日子里,王道良拜岭南画派大家黄幻吾为师,定期登门求艺,打下了扎实的线条和着色功底。
时代风云变迁。父亲在1950年3月猝然去世,家道急转直下。王道良不得不从美专辍学,在上海邑庙区从事宣传工作,1958年支援安徽建设来到合肥。有幸的是,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工笔画北派大师申茂之,二人建立起父子般的师生情谊。申茂之是著名皇室书画家溥心畲入室弟子,他的工笔格调高古。
在老师的指点下,王道良吸取中国工笔画最深厚的滋养。细如纤丝的线条随心所欲地在生宣上行走,笔力雄健而又灵动,在精细的勾勒中呈现层层美感。他画面上的色彩注重光影变化,注重质感呈现,丰富、自然,繁复而不艳俗。深厚的线条勾勒能力与墨色的运用能力,使得他的作品动静相宜、形神兼备、色墨交辉、意象互融,呈现出古雅、纯净、清扬的美学风貌。
1983年,湖南农民工笔画展在北京展出,在艺术届引起很大震动。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岳找到王道良,要把安徽工笔画弄到北京去开展。省里为此成立了安徽工笔画研究会,指定王道良任会长。
王道良的作品在坚守传统中融入时代气息,很早就漂洋过海。1995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出访日本、法国,就选用他的工笔牡丹和花鸟送给外国朋友。
2009年5月,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李铁映来安徽视察,在宾馆会客厅内看到王道良四幅作品,颇为赞赏。在随后组织的画家笔会上,李铁映欣然在王道良的《梅雀报春》上题签。
2010年10月,受省领导点将,王道良住在稻香楼宾馆半个月,为新竣工的徽园接待大厅绘制丈二牡丹图,画面浑厚秀丽、温和灵动,为安徽文化事业著上新的一笔。
2011年,为配合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艺术节在合肥主办,组委会组织了书画摄影展,王道良的《蕉樱春晓》获得唯一金奖。
硕果累累的王道良关心社会,尽自己能力回报社会。受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郁昭邀请,他捐献作品支援扶贫工作。汶川地震后,他也是第一时间捐赠作品。青海玉树地震,他积极响应省红十字会的倡议,捐献拍卖高达20万元的《温馨高洁图》,雅安地震后,他捐出拍卖7万多元的作品,表达了一缕爱心。
创作之外,王道良不辞辛劳地传授工笔画艺术。如今,徒子徒孙加起来有四五百人,安徽工笔画已经呈现出姹紫嫣红的景象。原安徽美协主席章飚评价说:“安徽工笔画,王道良是领头羊,是奠基人。”
70多岁的王道良还不满足,还在探索、创新,只想为中国工笔画艺术奉献更多,贡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