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离我们有多远?
34辆车肇事 无一停留报案让人痛心
“气功大师”快收了神通吧!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底特律破产”离我们有多远?

 

堂吉伟德

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18日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破产案例。底特律负债现估计为185亿美元。如果联邦政府介入援助,估计需要200亿美元。就出手相助,美国联邦政府表现得不感兴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没有积极求援。(《深圳商报》7月22日)

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然花开花落、生老病死本是自然常态,对于一座城而言,其实同样难免要经历类似的生命周期。事实上,若是放眼更宽泛的历史进程,城市的发展、辉煌、没落与消匿,其实早已不乏先例。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申请破产也没必要过于哀叹,甚至过度解读。

某种程度上,底特律城的衰落,绝非英年早逝,也不是毫无征兆的猝死,而是早已显出颓势。尽管底特律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创造了把蓝领工人打造为中产阶级的奇迹,汽车工人的美好生活和消费实力使底特律城繁荣而充满生机,并于1963年达到顶峰,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22万工人在35个巨大的汽车工厂工作,最多时有多达200万人居住在这里。

尽管对于仍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城市而言,大洋彼岸底特律城的命运,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发展阶段来看,都相当遥远,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底特律的教训,对于中国城市而言,恐怕绝非隔岸观火那般轻松快意,甚至从一些中国城市的身上,已然似曾相似的能够辨识出当年底特律式的辉煌身影。无论是“电器之城”、“鞋业之乡”抑或是各种各样的“制造业之都”,在短期内迅速制造出巨额的商业价值,并带来GDP与税收暴涨之后,单一的产业格局之下,埋藏的又何尝不是“底特律式”的危机与风险呢?

再联系当下国内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造城热,“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浮躁心态下,又怎能不吹起一座座“虚胖”的城市,当一些地区已然出现的“鬼城”现象,出师未捷身先死,城镇化中的急功近利与泡沫化迹象,恐怕要比底特律更加悲催和令人担忧。

基于此,底特律面临的破产危机,固然有其特殊的形成因素与背景,但是,对于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而言,却未尝不是个警示。没有一座城市希望在短暂的繁荣之后便成为昨日黄花,那么城市化进程如何才能具备可持续性,又如何规避“底特律式”的发展陷阱,但愿底特律破产的警钟,敲得还算及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