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池某的几名同学,“我们陪着打捞队在湖边守候了一晚上,凌晨4点40分池某被打捞上来,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7月2日人民网)
这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我宁愿这56个电话是一个欺骗,也好过一个生命的离去。这也是一次信任的悲剧,56个事关亲人生命讯息的电话,也不能获得一点信任。对于前者,我们很难作出解读,我们不能残忍地把原因归结为个人的麻木或粗心。对于后者,我们却可以反思,当信任成为一种珍稀资源,当人与人之间处于失信的状态时,信任不是56个电话可以唤醒的。
不信任是因为诚信的缺失。为何诚信会缺失,为何人们不再彼此相信?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冲击,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的断层,但似乎都不能完全回答这一沉重的问题。其实,与其追问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我们不如将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重建信任,以便让人们在接到电话时不会迟疑,在吃到食品时不会担心,行走在道路时不必恐惧。简而言之,诚信的好处是,让我们生活在一种确定当中,不必面对那些我们根本无需面对的风险。其实,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本该如此淡定和潇洒。
当然,重建诚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路径还是存在的。一个可以成为抓手的点,便是职业道德的重建。对于道德来说,职业道德似乎是其中的底线,它是每个职业应该坚守的道德。但是,正因为这样,职业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兜底的道德,只要职业道德还存在,社会道德就不会滑落到哪去,各个职业就不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乱象,人们还是会保持基本的信任。事实上,我们所谓的道德滑坡很多时候就是职业道德的滑坡,那些让人痛心的事情,都是因为我们作出了有违自己职业和良心的事情。
诚信本不该成为奢侈品,对诚信的呼唤也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做圣人。我们所需要的诚信其实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基本的道德良知,每个职业者都能作出符合职业规范的事情。那样,这个社会就不会太糟,这个社会的道德状态就不会太差。那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一次次紧急的呼叫,被看成是骗子的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