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应该带头“戒烟”
大学生起薪低 并非“读书无用”
别让儿童节变成“索捐日”
基层官员如何去污名化?
“中学生之吻”的表象信息释放负能量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让儿童节变成“索捐日”

吴应海
“自愿”捐款 王恒/漫画
 

“六一”节是每个儿童都期盼的节日,然而这段时间却成为部分家长的头疼事。近日,网友“刘梅梅”在中山本地论坛oncity上发帖称,她在童乐外贸幼儿园念书的孩子回家却让家长要钱捐给学校做“六一”节的经费,而该幼儿园还将学生捐款名单用红纸张贴在公告栏上。(5月28日《广州日报》)

儿童节本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这一天,家长们应邀到园,观看孩子们表演节目,和孩子们一起做亲子游戏,与老师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本应幸福无比,人人向往。可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幼儿园都争着在这一天摆起了“鸿门宴”,要求家长给幼儿园捐款,有的甚至提前就下达“催款单”,名目可谓五花八门,但无不打着“自愿”的旗号。这样一来,即使上面查下来,那也能轻飘飘地逃避惩罚。

明明是在拿孩子当人质,“以强凌弱”,变相强制收钱,却硬要说成是“自愿”捐款。面对这样的“被自愿”,家长们备感憋屈,却又无可奈何。如果听任一些幼儿园肆无忌惮地把本应纯洁无比的儿童节变成充满铜臭味的“索捐日”,那不仅会让家长、孩子害怕过这样的节日,更会严重损害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那怎么办呢?我看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围剿”。一是“禁”,就是禁止所有幼儿园在儿童节前后组织家长进行“自愿式捐款”,其他时间组织此类活动,也应先实行申报,经过审核后方可进行;而不是幼儿园领导一拍脑袋,就可以下令让家长掏腰包。二是“管”,即对家长真正出于自愿进行的捐赠,也要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以防这些钱变成福利进入老师的腰包,甚至进个人的腰包。三是“奖”,即鼓励家长对变相的强制募捐进行举报。四是“惩”,对于被查获的违规者,给予严厉的处分。

事实上,这一措施不仅仅适用于乱收钱的幼儿园,对其他学校频频出现的“被自愿”捐款也同样适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