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史上,石涛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家,对安徽绘画更是影响深远。石涛的艺术成就从何而来?今年86岁的周觉钧历时数年研究,认为是家国之痛和艺术天赋成就了石涛。
石涛气节之争
石涛的家国之痛源于他的身世。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明亡后,他不过是三岁小孩。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年幼的石涛由内官背着出宫,流落到武昌后出家做了和尚,寄情山水。
许多研究者对石涛颇有议论的是他的气节。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接驾, 山呼万岁,并奉献上钤盖“臣僧原济”印文和题有“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御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凤台重见凤凰鸣”诗句和“臣僧元济九顿首”字样的《海晏河清图》。
1946年进入国立艺专的周觉钧,1954年与老师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等一起当选为华东美协理事。从学生时代起,他就临摹石涛,研究石涛。他通过同学从故宫博物院搜集许多独家资料,出版了石涛研究专著。他认为,石涛在画《海晏河清图》之前就有“臣僧原济”印章,题画诗中“凤台重见凤凰鸣”也可见他对明王朝的留恋。作为明代遗民的石涛,骨子里有着家国之痛,又不得不谨慎为人,他一度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也是蓄着反清复明的梦想。
石涛有名号为苦瓜和尚,瞎尊者。何解?周觉钧认为,苦瓜,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不忘朱姓明朝;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
石涛影响安徽绘画
石涛的绘画,给安徽带来了哪些影响?周觉钧从新安派和黄山派关系来阐述。
明清之际,徽商崛起,徽州经济文化勃兴,以绘新安山水为特色的徽籍画家群逐渐形成,称之为“新安派”。 画派成员大多宗法元代倪瓒、黄公望两大家,笔墨简淡清逸,线条遒劲,以渐江“开其先路”,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被称为“新安四大家”。 绘画对象上,他们钟情黄山、白岳。
然而,画黄山的不仅仅是新安本土画家。宣城的梅清与新安画派的渐江、查士标、程邃等是画友,多有诗画唱和,并且邀请一些画家聚集宣城。石涛就受他邀请居住宣城十几年,经常画黄山,并且与梅清、渐江成为代表人物,三人画风各异,但都以描绘黄山的峰峦烟云著称,被称为“黄山派”。后人对他们笔下的黄山进行总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形,弘仁得黄山之质。”
石涛参禅证道,师法自然,笔下的黄山,千姿百态,恣肆新颖。可以说,因为石涛的出现,丰富、拓展了新安派,丰富了黄山画的表现形式。尤其是他的革新思想,他“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山是我师,黄山是我友”的精神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