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违规配车 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何必“过了十五再说”
“压岁钱”岂能成亲情轻重的筹码
让党员干部 春节“躲饭局”常态化
从民俗入手,培养节俭观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民俗入手,培养节俭观

钱兆成
 

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在晋中街头采访时发现,白天装点节日喜庆气氛的大红灯笼,在晚间多数都没有点亮。(2月14日《国际在线》)

红色是我国最具有感染力的色彩。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春节中,家家户户都要贴红色的春联、红色的福字、挂上大红灯笼等。红灯笼如此受宠,得益于一部电影。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将红灯笼从传统民俗中挑选出来,放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晋中地区天气寒冷,夜间行人较少,所以大红灯笼并不在夜间点亮。这种节俭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节约电力的作用。

山西人的节俭是出了名的,风行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向世人展现了从节俭中取利,靠节俭守成,又通过节俭东山再起的事迹。节俭这一品质,应该说已经融入到晋商们的血液之中,成了一种民俗。

养成节俭的品质应从民俗角度入手,发扬民俗也应该与节俭观念结合。很多地方,一些充满三俗味道的民俗更为抢镜,而一些已经融入生活习惯中的优良民俗,因为缺乏必要的表现形式,难以被挖掘出来。对于民俗,我们应该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多发现有益因素,比如培养节俭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