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违规配车 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何必“过了十五再说”
“压岁钱”岂能成亲情轻重的筹码
让党员干部 春节“躲饭局”常态化
从民俗入手,培养节俭观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压岁钱”岂能成亲情轻重的筹码

朱波
“富”娃 王恒/画
 

蛇年钟声还没敲响,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许乐怡的枕头底下,就已经塞满了红包。这个11岁的小姑娘,逢年过节靠收红包成了不大不小的“小富婆”。她的银行账户上,已经存了20万元 “压岁钱”。 (2月10日《钱江晚报》)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原本是带有祝福的一种传统,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只是讨个喜庆吉利,理当量力而为。

可现在很多人,包括给的人和收的人,都把红包的多少作为衡量心意、亲情轻重的重要依据,以至于很多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送红包”,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人情债”掺杂其中,这种泛着铜臭的气息,不仅增加了家庭之间的额外负担,而且带有金钱交易的色彩,不但对孩童的健康成长不利,更侵蚀我们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

呼吁让“压岁钱”正本清源,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当务之急!压岁钱年年看涨,春节变“春劫”,而且“小皇帝”、“小公主”们一旦失去了约束,胡乱花钱,无形之中助长了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节俭的不良习气。

别让“压岁钱”产生了“近乡情更怯”的心理压力,把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人“吓得”不敢回家过年了!“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春节期间,长辈们不妨与时俱进,改一改传统观念,尽量少给孩子压岁钱,多馈赠孩子“压岁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