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应冷调查” 冷的是百姓的心
微评论
这场“春节运动会”上谁都是输家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热回应冷调查” 冷的是百姓的心

张沛灏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后面是否真的出于“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的交代”?   (《 中国青年报 》1月21日)

这种对待网络监督“迅速表态”,久不调查,更不处理的做法,折射出少数官员对人民缺少公仆观念,对事业缺少责任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少数官员的“光辉形象”大于人民利益,少数官员的“情绪稳定”大于整个事业发展。因此,对于网上的曝光、投诉、批评、监督,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定控制住,不让其扩散、不让其发酵。如果一旦没有控制住,引来网民围观,成为公共事件,那些官员就改变方法应对,“迅速表态”敷衍舆论,然后再看上级的态度,如果上级没有追查,就拖着让其隐消。如果上级严厉追查,就避重就轻,把次要问题当主要问题说,把枝节问题当重点问题处理,让公众看到鸡毛掸子高高举起,然而却是轻轻落下。给个不伤皮、不伤肉;不会痛、不会痒的处理蒙混过关。

应该说,随着网络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不对称的信息传播格局,改变了那种群众监督无平台、群众批评无载体、群众投诉无渠道的局面。网络兴起后,极大地拓宽了群众对官员、对政府监督的渠道,扩大了群众知情权、话语权、批评权、监督权。

公众看到,对待网络监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官员做法大不相同。有的地方是把网络的监督变成改进工作的镜鉴,把网民批评变成反腐的利器。但也有地方对网络曝光、监督、批评、投诉毫无诚意,用“热回应、冷调查”,快表态,不处理的方式对待。在网民监督成为热点、成为公共事件之后,还是能拖就拖,能瞒就瞒,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维护了少数官员的形象。但是,从根本上看,它维护的是少数腐败分子的利益,冷了百姓的心。它还强化了人们官官相护的认识,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并让少数群众产生事情不闹大就解决不了的意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都大为不利。 因此,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对网络曝光、监督、批评、投诉久不调查处理的官员,先调查其中原因,然后给予相应处理,以彻底杜绝这种“热回应冷调查”现象!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