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劝诫酒驾 应当权威严谨
“平坟复耕”: 切莫“多快好省”
年薪15万考公 追求的是“编制”特权
如何让海外遗珍“长宜子孙?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何让海外遗珍“长宜子孙?

水易寒
 

11月3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发表声明称,为避免激化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持有者决定收回藏品,不参与拍卖。

(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我以为,首先我们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包括依据国际法和双边协定手段;其次,伴随中华文化的复兴,运用道德感召力,力促他人从“不想冒犯”到“主动归还”,而这并非没有成功的例子。

追索文物的过程无疑会很漫长,恐怕不止一个150年。圆明园诚然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如果换种思维考量,流失的海外遗珍或许有帮助我们“长点记性”, 矫正我们 “善于遗忘”的基因。

珍珠从哪里来,当然是出自蚌。而蚌何以能产珍珠,是因为沙粒进入了身体,而蚌为了减轻痛苦,就不断分泌一种液体,裹住那粒沙粒。带给蚌千般痛苦的沙粒,却也促成蚌用生命和心血磨砺成闪光的珍珠。

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都一样,逢朝代兴而文化灿,遇衰世而文物遭劫,我们何不把追索每一件海外遗珍的过程,当做一粒促使我们勿忘国耻、反思伤痛的沙粒,而作为母体的蚌就好比中华文明,她磨砺越多,珍珠愈亮,长宜子孙,光照万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