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系统全面地采访合芜蚌,对熟悉合芜蚌乃至安徽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帮助。”在此次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践行走转改,迎接十八大——走进合芜蚌”大型联合采访中,香港商报记者龚舒斌多次感言,并表示将认真组织报道,香港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扩大合芜蚌在世界的影响力。
为期一周的采访,21家媒体40多名记者深入科研、生产一线,与一线员工深入交流,挖掘企业自主创新亮点。同时,采访团还深入了解各市优化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切实举措。亮点纷呈的合芜蚌正在为自身发展和辐射安徽聚积能量,成为采访团记者的共识。
中国日报记者陈思玉:成为三大创新型中心城市
中国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第一个6代液晶面板、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和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相继在合肥诞生。目前,合肥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已超过长沙、郑州,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名列武汉之后,位列第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从自主创新试点市到合芜蚌试验区,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扶持,使合芜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安徽已经构筑以芜湖—合肥—蚌埠为核心的安徽经济发展脊梁,打造沿江、皖中、皖北三大创新型中心城市。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本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安徽该如何与时俱进迎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曙光?面对这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新问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给出了答案。
安徽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式各样添加了富硒功能的农产品,合肥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失肥技术,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试验示范,当农业遇到科技,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光明前景。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相对优越的科技资源,作用于相对落后的产业资源、资本资源等基础条件,产生了倍增效应,闯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新路子。
经济日报记者白海星:应加强与“中关村”联系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已初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合芜蚌应加快推进国家赋予的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重大政策试点,探索适应合芜蚌试验区发展需求的相关试点政策,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活力。
“中关村”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合芜蚌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联合、互动及资源共享,全面落实与中关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加快推动中关村等区域的企业、人才、成果落户合芜蚌试验区。
香港文汇报记者张长城:创新文化激发创业热情
在采访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李臻,还是走出校园创业的大学生梁星超,都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充分的空间让李臻和梁星超们开展创造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
在各地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都会重点提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合芜蚌以多种形式加大试验区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心创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这无疑将激发更多人的创业热情。
(本组稿件由记者张火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