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的生命 与夺命的“矿井迷宫”
“异地高考” 更应兼顾民工实况
崽花爷钱不心疼,姑娘谁敢嫁给他
“百年一遇” 是个渐毁的词
今天还有人敢怀揣4元上大学吗?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异地高考” 更应兼顾民工实况

龙敏飞
 

8月3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称,相关意见已获国务院批准,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区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底前出台。(9月2日新华社)

从现实境况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问题,最大的主力军应是“民工”。不过,从“政府建议”来看,似乎并未兼顾民工实况。其“建议”道:“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无论是参加社保年限,还是合法稳定职业等“规定”,对民工而言,无疑会遭遇“证据难”,因为民工大多不稳定,哪里需要建设哪里便是他们的场所,这般氛围之下,这种“建议”对民工而言,无疑没有考虑其现实境况。

这是矛盾的地方,也是急需纠正的,如果仍以“建议”为指导意识,那对民工而言,是毫无利好的,这般氛围之下,“异地高考”继续饱受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异地高考”政策而言,其应兼顾民工实况,根据民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如此才能确保“异地高考”的良善初衷落到实处,不然,便徒具观赏价值,积极意义不大。

换言之,如果“异地高考”政策的落脚点没有落在民工身上,那其应该是“失败”的,也是需要改变与完善的。各地的“因地制宜”,应多兼顾民工实况,别成为“纸面美好的文件”,毫无现实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