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轻驰
古代的教师,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
官方的教师,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学府的先生。其中,最牛的当属博士,属于“骨灰级”的教师,是教师中的骨干,骨干里的精英。
“博士”一词,战国时已经出现,最早只是学者的统称。战国末期,各国始设博士官,掌教弟子,掌承问对。也就是说,博士官的职责,一是教学生,二是充当皇帝的智囊。
博士官的工资,历代大体差不多,但地位一直在下降。
秦朝,博士的地位颇高,哪怕秦始皇焚书,却不得不注明“博士官除外”。
也就是说,博士官的特权还是挺大的,民间的都得乖乖把杂书都烧了,唯有博士官不受限,爱藏什么书就藏什么。
秦汉的博士工资,折算成现在的物价,一开始一个月只有一千出头。到了东汉,官员工资普遍上涨,博士工资才涨到两千元左右。
之后历代,博士工资基本都差不多,稳中有升。到了清代,才差不多有五千到一万元。
乍看之下,博士工资也不算太低。可问题是,如果用一个国家最“牛”教师的标准来衡量,最多时也才月入五千元左右,就太寒酸了。
不过,在古代,博士也是个官职,秦汉时的地位还挺高。
而对于古代官员来说,俸禄也就是基本工资,几乎可忽略不计。古代官员的收入,主要靠一些陈规陋习来创收。官做得越大,灰色收入就越多。
所以,尽管博士的地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作为全国最牛的教师,灰色收入应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博士属于“官方编制”,收入高低是一回事,起码旱涝保收,饿不死。
可民间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收入可就不稳定了。私塾先生的主力军,主要是落榜的文人。考不上,当不了官,只能靠当私塾先生糊口了。私塾属于私人办学,收入自然得看主人家的意思了。
总体来说,一般的私塾先生,年收入在几两到十几两之间。越穷的地方,可能收入更低一点。而如果是大户人家的私塾先生,收入当然要高一点,福利待遇也会比较好。
大体来说,一般的私塾先生,收入也就相当于普通农户的水平。官宦人家的先生,相当于小康水平。
像蒲松龄和洪秀全都当过私塾先生,两人属于前者,穷困潦倒,收入显然高不到哪里去!
私塾先生如果要赚点外快,只能临时客串“婚礼司仪”,或者卖卖书画之类的,赚的钱也实在有限。
除了博士和私塾先生,清朝末年还出现了另一种教师,就是“外教”。
由于当时的特殊形式,外教的工资高得吓人!以京师同文馆的总教习为例,相当于最高学府的校长,年薪是一万多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将近两百万人民币!而当时的省长工资,也不过如此,而且省长还得自己负担幕僚、仆人等差不多几百人的工资。
可见,洋校长的实际工资,比一省长官都高出许多!而一般洋教师的工资,从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多的比当时“正厅级”干部都高,少的起码也差不多相当于“处级干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