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过生意,也帮人看过大门;他跑遍全国,最后还是回到合肥;现年69岁的刘桐生,如今在41.28平方米的保障房内安享晚年,他的幸福定义就是知足常乐……
7月27日上午,在合肥经开区锦绣社区天门湖家园的家里,刘桐生看到我们便放下手头的事,饶有兴味地讲起自己的故事。
漂泊半生的过去
1958年,15岁的刘桐生,从家乡桐城来到合肥,在姐姐家读书。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曾上山下乡,在建新农场工作过。
直到1985年,他的生活迎来了转折。那一年,他从农场回到了省城。改革开放,让他有了自己的“小生意”,经营门市部,卖些土特产。
1986年,他也做过“北漂族”,在北京开起了宾馆,生活是“有滋有味”。可没曾想一场大水,让他在1990年又回到了合肥。
这一次,他带着在北京赚来的钱,承包了省艺校艺华经营部,开起属于自己的公司。十年间,收入颇丰,自己也跑遍全国大江南北,“该吃的也吃了,该喝的也喝了”,按照刘桐生的话说,工作了也享受了。
回忆起前尘往事,老人微笑着。虽然由于管理不善等问题,他的公司最终于2001年歇业,亏了几十万元。
安享晚年的现在
经历这么多事,老人一直单身,成了社会上所谓的“三无”人员,靠打散工维生。他在包河区的王大郢租过1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房租150元。
作为第一批搬进天门湖家园的住户,刘桐生到现在还记得,是2010年8月1日搬进廉租房的。在这个41.28平方米的小屋子内,老人最喜欢做的,就是靠着椅子看电视。法制频道、侦案类的电视剧,是他的最爱。
每天早上,老人起来便四处逛逛,舒展筋骨,顺便买买菜,自己做饭。老人至今每天都是两顿酒,从18岁开始,就这么坚持了51年。门旁台子上面摆着一个二十斤的泡酒罐,是用枸杞子和大枣泡的散装酒,这酒罐可是一年四季不空着。
采访结束时,曾经在农场学过黄梅戏的刘桐生,还给记者们亮了“一手”——黄梅戏。有固定住所、身体健康,刘桐生老人对自己的单身生活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