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肢体语言 抒写《徽班》传奇
要把安徽的话剧推向全国
下一篇4 2012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宇洪杰:
用肢体语言 抒写《徽班》传奇

实习生 刘璐璐 记者 孙婷/文
职务:安徽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歌舞剧院院长
 

省歌舞剧院院长宇洪杰回忆起他刚上任的第一天坐的是三条腿的椅子,到打借条给员工换心脏起搏器,再到如今员工年收入最高有12万,转企的艰辛和发展的喜悦,宇洪杰何止看在眼里。

《徽班》——第一个从国家大剧院“赚”到钱

问:刚刚走进来的时候,听到那边在排练,是歌舞剧院新出的一部戏吗?

答:是舞剧《徽班》。到目前为止我在这个院团做院长十六年,应该讲是投入最大的一个作品,有将近600万的投入。进京演出,可以说是国家大剧院建成以来,安徽类专业院团第一个从国家大剧院结算票房回来的院团。

问:目前已经演了多少场?

答:省内以及北京共演了23场。在科大、工大、在我们自己的剧场也演了。“徽班”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先进市场,再进赛场”。这一次让作品先进市场,2013年再进赛场!

问:《徽班》有哪些创新的元素?

答: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和长处就是它回归舞剧本体,用肢体说话,因为舞剧是擅长抒情、着于叙事的一种艺术。而要把100年前发生在古老徽州徽戏班子里的草根兄弟的命运和他们对情谊的坚守这个故事说清楚,这是很费劲的。

一走进市场,就发现没有拳头产业

问:歌舞剧院转企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我们的转体改制从2009年开始动,2010年开始进入实际运转,直到10月,所有人的身份由事业身份转为企业聘用身份,注销了事业法人,变成了企业法人。

问:转企后除了《徽班》这部剧作外,还有其他作品吗?

答:除了舞剧徽班以外,2010年我们歌舞剧院演出场次有400多场,2011年达600多场,攀升幅度很大。今年我们开始不追求场次,而追求效益。2010年收入才400多万,2011年收入达800多万,演员个人收入增加了132%,一年就完成了翻一番。今年预测了一下,人均绩效工资在4000元左右,演员个人收入大幅度提升。

问:在转企前员工收入大概是多少?

答:以前一般中级演员一年收入总共才两万元,2010年增加50%左右,2011年增加100%左右。现在最高的有的演员一年收入高达12万。

问:院团通过哪些方式来推动转企后的发展?

答: 2010年作为一个有着将近60年历史的国有事业单位突然转为企业,这是一种很大的冲击。我们一边做思想工作,一边抓技术生产,我们的想法是,大家都还在争争吵吵,还在寻找方向,我们已经调转船头,面向市场。这些争议、干扰和杂念我们统统抛掉,我们就一头转向市场。

但是我们一旦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没有拳头产业,我们拿不出东西来。如果我们还是过去的那种拼盘式的管理经营,等客户上门,等着谁来给我们做一场演出,零零散散,弄几个小节目,弄几个小拼盘,这个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它也无法走进市场。

来上班的第一天,找不到一张能坐的椅子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接手院团的?

答:1997年。

问:接手后,哪一个时期是你们最困难的时候?

答:我接手院团的时候应该是最困难时期,那时候单位欠账17万,而且“人心散、队伍垮”。来上班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张能坐的椅子,上班那天办公室主任给我拿了一把椅子只有三条腿。离休干部申请2万元换心脏起搏器,病人在医院躺着,我在这写借条。当时歌舞团灯光设备能用的只有24台,而现在我们的灯光设备有上千台,转企后我们的资产总量扩张得很厉害。过去全省没有一架斯坦威钢琴,2004年我们添置了一架。现在变化真的很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