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粽叶香!端午节,这个古已有之、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大节,如今,勾起的似乎只是大家吃粽子的食欲,激起的似乎只是商家炒作端午消费的热情。
其实,端午节的文化意味本不应该变淡,在原文化形态之下,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端午”。
端午节有爱国诗人屈原可以纪念,且必须纪念。屈原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被信任,反而受到迫害和排挤,却对故国家园无限忠诚,宁可怀沙自沉,也不去国离乡。这种崇高的独立人格和爱国精神,值得万世景仰。显然,端午节不能被简化为吃几只粽子就是过节,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还需要挖掘。
端午节的文化意味本不应该变淡。正如复旦大学一位民俗专家所言:“观民俗可以知民风,观民风可以知民性,观民性可以知国性”,节日仪式不是一般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品位。
因此,笔者建议,各类媒体在宣传端午节时,不该浓墨重彩地为商家的炒作助威呐喊,诸如某商家推出了“豪华粽子”、“天价端午宴”、“金粽子”首饰等等,多强调一下在端午时节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等旧风古俗。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也不宜急躁而功利地大做表面文章,只选择性地恢复“赛龙舟”一类大型活动。不妨脚踏实地,多组织一些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类的群众性卫生活动。
一旦传统节日陷入重经济轻文化、重利润轻价值、重吃喝娱乐轻人文关怀的怪圈,走向式微与没落,便是注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