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县新仓镇,裕民紫甘薯专业合作社的油茶地里,3700亩紫甘薯顺利种植完成;徐喜中承包了1500亩山区林地,种植园林树木和土鸡山林放养,两不耽误,一年净利几十万。近年来,太湖县因山制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从80亩到3700亩的跨越
6月7日,大雨中,记者来到了太湖新仓镇,见到了太湖县裕民紫甘薯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雨中,他的油茶地里,许多留守农村的妇女,正在忙着紫甘薯的种植。
“下午,还忙着种紫甘薯,辛苦吗?”记者上前询问。
“这点小活不辛苦,干一天还能拿到百元工资,家里又能照顾到,很乐意。”大伙纷纷回答道。
2011年6月,余何权在自己的80亩油茶地中种植第二经济作物——紫甘薯,当年11月份即收获。每亩收益1000元,收益共计8万,与此同时,余何权还获得了一份每年5500吨紫甘薯的大订单。单靠这80亩年产出5500吨紫甘薯肯定是不可能的,县里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向全县推介合作种植,11月份在余何权的80亩油菜地开了个现场会,得到众多参会者的响应。
就这样,余何权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顺利成立了裕民紫甘薯专业合作社,共计自种、合作紫甘薯种植地3700亩,2012年5月份,3700亩紫甘薯种植完成。
“2012年完成100万利润值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余何权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由衷地说道,“从80亩到3700亩种植面积的跨越,如果没有县政府及镇政府的支持,凭我个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一边种树木一边养土鸡
徐喜中是太湖县恒园生态实业有限公司法人,自2008年开始承包1500亩山区林地,主要种植园林树木。因为树木至少要3年才能出货,3年中没有任何收益。但徐喜中很有商业头脑,他看到县里很多人搞林下经济,他也在琢磨在自己的山林中再开辟点其他经济类型,与县林业技术人员沟通后,于2010年开始了土鸡山林放养。一开始他尝试性的投入,养了8000多只土鸡,没想到成效非常好,当年就获得收益,不仅如此,鸡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投入树木养护,省去很多肥料费用。今年他已经存栏30000只土鸡,按照每只鸡收益10元左右,预计仅是土鸡放养就有几十万的净利。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林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近年来,太湖县充分利用林地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企业、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从最简单的传统的林下种植和养殖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目前,全县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9家,入社社员达5200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带动发展各类畜禽养殖60多万头只;先后聘请南京林大、安徽农大和省林科院专家,推广应用林牧、林粮、林药、林菜、林草等林下经济模式,积极开展农民林业生产、林下种养殖技术培训。
林下经济户均受益5万多
在采访中,同行的太湖县林业局副局长石金印向记者通报了一个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520万元,从事林下种养殖的企业及承包大户约300户,户均收益5万余元,森林旅游业当年直接产值90万元,带动和拉动相关产业产值3亿元。
肯定成绩的同时,石局长不无担忧,他告诉记者,虽说太湖县一直就有林下农户散养散种的传统,但真正的林下经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如规模小、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受资金制约等问题。“下一步工作中,县里会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走‘名、优、特’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子,引导发展名优产业、特色产品,进一步关注林地生态,提高林地质量,实现生态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