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针对高考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偶发特殊情况,公布应急处理措施。如考生忘带准考证,可由监考老师与带队老师一同确认进考场先考试,随后补验准考证。(6月3日《京华时报》)
今日之高考,乃全民关注的热点。就高考群体而言,近年来,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的考生,意味着至少7000万人与高考有间接或直接的关系。显然,这是一个极具“民生”意义的话题。而这个民生话题吸引眼球之处在于,每年都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偶发特殊情况。而考生一旦丢失准考证,总免不了上演一出出扣人心弦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高考大戏”。
例如有媒体以《回家取准考证返回的哥闯红灯送考生》为题报道说:哈市一名考生在到达考场后,发现准考证落在家里,取证后准备返回时距开考仅剩10分钟。天鹅出租公司的哥姜辉一路飞奔,连闯数个红灯,仅用28分钟就将考生安全送到了考场。这出“戏”算是险象环生,而有一些则显得阴晦了。
其实,若进考场前发现准考证不见了,考生不要过于慌张,应一边通知家长尽快将准考证送达考场,另一边与学校带队老师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与考点负责人员进行协商。
而有些省(区市)对这类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是,考生如忘带准考证可进场考试。监考人员可以根据课桌上所贴考生的照片先验证考生相貌,若与所贴照片相符,可安排考生进考场应考,考生可委托他人取回准考证,并在本场考试结束前由监考人员检查无误,该生本场考试有效。
从法律上讲,对于忘记带准考证这种行为,无意犯错与故意犯错是不同的,法律也有过失和故意之分,而且,无论制度还是法律,主旨并不完全在于惩罚人,而在于规范和挽救人。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偶发意外情况都应该有一个补救其失误的机会。
近年来,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口号不绝于耳时,一些闪烁着人文关怀的“柔性”规定在高考中不断出现。如高考时间由“黑色七月”到“凉爽六月”的调整;患病考生可在专设的考场应考;多数考生或考务人员由于交通、气象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迟到,受影响的考场推迟考试;考生如不小心弄脏或损坏试卷、答题卡要求更换时,监考员可以申请备用试卷、答题卡等。
而在人性化高考渐成趋势的背景下,北京凭“脸”考试不是别出心裁而是适时地重新强调了人性化这一趋势。
这表明一种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的人本文化正在被严肃的高考所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体现。不应把人文关怀与考试对立起来,而是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而合情合理的考试制度。这也是我们现代高考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