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演讲稿”是一次联合救赎
螺旋藻风波 食药局的解释太勉强
格力空调专卖节:“9天9夜抢U酷”
平信虽“平”,也须有“信”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螺旋藻风波 食药局的解释太勉强

瞿方业
 

近日,多家知名品牌的螺旋藻保健食品被爆出重金属含量超标,引发各界强烈关注。而在这场风波中,有媒体报道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公布的两份螺旋藻保健食品报告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并怀疑第二份报告为企业公关后主管部门放宽标准所致。(4月11日《南方日报》)

前后不一的这两份调查结果,竟然是自己与自己“打架”,的确让人纳闷。接着传出的生产企业进京公关事件,更加费人猜测。据说检察机关正在关注其中涉及渎职、行贿、寻租等问题,并调取了相关证据材料。在国内的官场生态下,发生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毕竟食药局从前就出过事,再发生些不好的事,也算正常。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保健食品国家标准(G B16740)》明确规定:对于重金属铅含量的监管标准,除“固体饮料”(如麦乳精等)和“胶囊”两种剂型适当放宽至“2.0”外,其余剂型一律以“0.5”作为判定标准。而“片剂”既非“固体饮料”,亦非“胶囊”,应以“0.5”作为监管标准。

可见,国家食药局的解释,漏洞百出,不能令人信服。这些令人难以信服的解释说明食药局相关人员不懂行吗?恐怕不是,最大的可能是与企业进行了公关大有干系。由于公关,改变了结果,现在受到质疑,只好硬着头皮应答,哪怕前后失据也顾不得了。当然,这只是猜测。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相关部门调查。

山东警方将狗打成了狼,一直解释不清。食药将不合格产品弄成合格,如果没有独立第三方介入调查,恐怕也解释不清。希望国家更高层面组织独立的调查机构,介入“螺旋藻变脸”事件,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