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慎思量
科研经费不能成为某些人的小金库
非常道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要做好“加、减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研经费不能成为某些人的小金库

 

金 戈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腐败案件频繁曝光。据了解,高校科研经费腐败已经成为新问题:教授们在科研经费支配上不乏混乱现象,一些课题经费直接变成了个人收入,而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在这一链条上,有教授、有财务会计、有科研仪器采购人员……

科研经费,顾名思义,就是用在科研上,但实情并非如此。高校科研经费数额巨大而监管形同虚设,上边往往只管审批、下拨及课题验收,对经费的使用环节的监管则近乎“真空”。截挪侵占,虚报冒领,仪器设备采购都频现漏洞,而真正用于项目的,有的只占40%。高校“吃经费”渐成腐败风景。当科研经费处于一片乱象,其结果不仅会害了科研,还会害了教授。

科研经费不能成为某些人的“小金库”,要想科研经费能够花在科研上,那就先让科研经费透明起来,无论是申报,还是花费,直到最关键的审核验收,都应该公开透明。公款支出的透明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检查官的警示如能促使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转向公开透明,那倒是善莫大焉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