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害百姓的“唐宋老龙”今何在?
闲话“被平均”
非常道
“北上广”民调 敲响中产危机警钟
下一篇4 2011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祸害百姓的“唐宋老龙”今何在?

 

在江西德兴市、乐平市,江西铜业集团下属的多家矿山企业,多年将工业废水排入当地的“母亲河”乐安河,祸及下游数十万群众。但矿山企业和乐平市环保部门却称:德兴早在唐宋年间就有采铜历史,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古代遗弃的采矿通道形成的“老龙废水”,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12月8日《东方早报》)

乐安河流域多年处于遭受严重污染的境况之中,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出自官方渠道的调查报告白纸黑字,触目惊心。冤有头债有主,污染总得有出处。人命关天的大事,挖出制造污染的元凶,比挖再多的金银铜铁都重要。

涉嫌责任方江西铜业为了证明自己无辜,可谓煞费苦心,双管齐下:一手竭力表白自己完全实现了达标排放,另一手又抛出玄妙莫测的“老龙废水”说。其实,即便说得跟真的似的,我们都不会太在意。

相比之下,我们有理由更在乎环保部门的态度。乐安河这只“碗”究竟是不是江西铜业打碎的,我们没看见,但环保局不仅应该看见,还必须看得一清二楚,否则就难辞其咎。历史上曾经没有环保局,后来有了,顾名思义,就是行使看护环境的职能。哪里有破坏,哪里就该有战斗,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环保大业。然而在乐平市,我们看到的却是又一个似曾相识的版本: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亲如鱼水。

“老龙废水”说从身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巨头嘴里出来,更像是为一个缺乏公共责任的“老油条”平添几分诙谐,但是当地环保部门也这么认为,就成立场问题。我们根本无暇玩味如此精准的“对口型”,而是迫切想获得答案:唐宋千年以来的“烂摊子”果真还在造孽吗?并高达6000多万吨,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且它的危害程度足以导致每年的废水排放总量污染物种类多达20余种?这条传说中的“老龙”还看得见、摸得着吗?

桥归桥,路归路。历史犹如一只猫,也不会开口说话。我们无意“让现代企业代历史受过”,但我们当然接受不了拿历史作“挡箭牌”。值得留意的是,江西铜业一方面试图撇清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又靠“历史”受益。迄今为止,他们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区区18万元赔偿金,依据的竟是环保部门1991年对河流污染调查的结果。相比唐宋千年,20年当然弹指一挥间,但它的确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在这样一个做大做强的历史进程中,江西铜业的产能不知已经翻了几个跟斗!

虽说微不足道,但每年定额缴纳赔偿金,起码不能解释所谓的“完全达标排放”。赔偿金的去向更存有深义,因为,那些切身受害的当地百姓连一个子儿也没得到。钱一旦用错了地方,就会成为另类“污染”。而遭到“污染”的环保职能,沦为保护伞也就不足为奇。

王景曙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