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破冰不能仅靠等待
清华修车匠: 励志样本背后的社会反思
非常道
“女神雕塑校董脸”暴露大学软骨病
让特权车给校车让道 才是王道
过期调味酱遭罚款4000元,合法伤害权下的蛋?
下一篇4 2011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异地高考”破冰不能仅靠等待

 

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47.8万人,达历史新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其中,大部分随迁子女面临高考难题。(12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有关“异地高考”的呼声一路飙升,无数异地务工人员为子女的高考问题翘首以盼,有专家指出,“异地高考”已成为在人口频繁流动的社会大背景下必须破解的难题。“异地高考”之所以难解决,关键在于考生的户籍问题,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现实的问题是,由于目前高考实行分省命题制,每个地区的考试题材有所不同,也就意味着高考对流动人口子女存在很大的不公平,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打破地域的限制,因此“异地高考”破冰势在必行。

教育部门显然意识到了这一弊端。去年7月至10月,上万名家长5次联名上书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建议出台措施,允许在京读完三年高中的外地学生在京报名参加高考。有关部门接收了《呼吁书》,但一直未给予答复。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问题比较复杂,教育部会逐步推进异地高考。然而时至今日,让民众望眼欲穿的“异地高考”终究只闻雷声不见下雨,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受损害的必将是广大流动人口家庭的利益,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无从体现。

要解决户籍问题,牵涉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还有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多部门联合推进,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同时,实现“异地高考”必须依赖地方政府的自觉行为,一旦实现“异地高考”,外来考生将占据户籍地考生就读好大学的名额,势必受到户籍地居民的反对,地方政府出于对当地居民利益的保护自然不可能主动接纳外地考生。如此重重矛盾之下,显然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实现“异地高考”。

客观地说,实现“异地高考”利大于弊,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生就业无法解决的当前,将眼光紧盯着就读大学显然并非明智之举,所以政府有必要通过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让民众正确树立高考意识,这对于缓解户籍地居民对外来人员子女的抵制大有裨益。同时,对“异地高考”破冰不能仅靠等待,而应在兼顾户籍地考生与外来考生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出击,寻求突破点和平衡点,让“异地高考”彻底从梦想转化为现实。

林 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