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刊发的《“马芜铜”发展“一条腿”走路》2011年安徽城市“英雄榜”,引发社会“热议”:城市排名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安徽城市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市民纷纷打来了热线电话,各抒己见。
安徽城市发展,究竟还有哪些问题?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张谋贵副研究员说,在全国省份中,安徽是地级城市数量比较多的省,全国居前几位,但中心城市(在经济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从2009年开始,安徽城市研究中心使用定量方法研究城市,这在全国鲜有。
疑问一:这套评价标准科学?
市民杨女士问:“为什么黄山这种城市生态保护只排名第十,这套评价体系科学么?我们希望黄山生态保护永远第一。”市民黄先生认为,随着皖江城市带建设的深入开展,安徽城市之间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
那么,《2011年安徽省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是否科学?昨日,记者联系了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其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对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安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除了课题组历年的研究外,安徽省社科院从事城市研究工作的韩静等人,从自然环境、人民生活、物流通讯、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科学教育等7个方面3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法分别对17个市进行综合评价。
从2009年开始,安徽城市研究中心每年推出《安徽城市科学发展评价》课题的量化研究,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在历年的基础上,改进了部分不合理的指标设置,设置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及效率、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4类大指标(内含26个具体指标),评价中没有使用总量指标,完全采用相对指标,克服了因城市规模大小对评价的影响。 此外,还增加了各城市群(圈、带)内各城市的指数评价,更能消除区域发展不平稳所带来的结果不公平。
疑问二:安徽地市级城市数量多了点?
根据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相关规划成果,“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上,按此预计,全省城镇人口将达到3540万人,其中市级城市和县城的城镇总人口近2500万。
但城市发展中还有些问题不容忽视:从城市化水平来看,安徽现有地级市数量,在全国省份中是地级城市数量比较多的,但城市化水平并没有由此而提高。2009年安徽城市化水平在中部地区居倒数第二。
从经济实力看,2009年,我省地级城市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居中部第四位,不到江苏、浙江两省同期的一半。从城市竞争力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的中国城市竞争力2011年度研究报告,安徽省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整体靠后。
安徽特别缺乏特大城市的带动,没有一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也没有一座特大城市,200~300万人口城市仅有2个。城市数量较多,但大城市不多,特别是没有特大城市,对安徽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