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帅根元,担任了几十年的鸦滩镇文化站站长。老人仍显得精神矍烁,提起望江挑花,如数家珍。据介绍,望江挑花始于唐、兴于今,原为当地民间敬神的敬褡,是村姑用头发在土布上织绣而成。在唐代大诗人罗隐的点化下,望江挑花便在村姑们的手中演变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和图腾纹样、民风民俗为题材,将图案再现于经纬,应用于生活,融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
老人对于望江挑花的用心,像是对待自己心爱的女儿。交谈的过程中,老人极爱怜地拿出他收藏的几件挑花珍品,其中有一幅是清初时期的作品,老人告诉我这是一位大家闺秀完成的作品,作品由四个部分组成,作品的上方绘制的是“状元游街图”,下方是“七仙女打连枷”,左右两边是“凤朝牡丹图”,作品的中间是一首诗:塘沿一颗竹,风吹绿又绿;砍下做竹篮,吹出万千曲。老人详细地给我讲述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它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老人说曾有人出20万元欲收藏这幅作品,他当时婉拒了,他说这幅作品见证过挑花工艺的发展,蕴含着挑花工艺的精髓,是一件无价之宝。
老人欣慰地告诉我,截至目前,我国分三批共认定了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耄耋之年者占到1/3,许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蕴藏着1100多年民间工艺的望江挑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挑花女工抱团迈向市场,300余名女工纷纷提出申请,愿做下一代“望江挑花”传承人。
作别帅根元老人,端坐在铺着挑花坐垫的木椅上,静静地看着由国家一级演员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电视剧《挑花女》,电视剧播出后挑花服饰的惊艳曾引起轰动。剧中一群挑花女身着漂亮的挑花服饰,摇曳出浓厚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