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冬的午后,暖阳照进了位于合肥政务文化区的蔚蓝商务港里一个普通的写字间。
这是个不大的地方,迎面走进去,映入眼帘的竟然全是一幅幅清新古朴的艺术作品、墙上挂的、地上摆的……原来,它们就是源于唐代的民间瑰宝——望江挑花。只见图案有的绣有徽州古民居、有的绣有送福童子,还有太极、日、月、星、云等图案和喜字、吉祥、平安等各种文字。细看下去,才品出这些佳品构图元素取材于生活生产、游戏,及喜庆等一些民间活动。
正流连于挑花的艺术世界,一位中等身材的儒雅男士向记者伸出了欢迎的双手。他,就是望江县目前仅有的四家挑花企业之一的惠龙挑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茹占群。“独特的民间传统美术、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古雷池文化艺术的结晶。”对于挑花,茹占群是这样品鉴的。
一则新闻,引发持久的关注
黄梅戏演员出身的茹占群,在到望江县文化馆工作后,因为职业的缘故,开始学习美术,因而对其它的艺术门类也发生了兴趣。偶然的一天,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望江挑花进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同时配发的多幅挑花图片瞬间牢牢吸住他的目光。喜欢挑花,从这时起,已由茹占群的内心油然而生。
从此,他开始留意一切有关望江挑花的事物。
事也凑巧,茹占群在望江县黄梅剧团工作时的团长和老师帅根元,竟然是挑花的大师。一次,茹占群去看望帅根元,在闲聊间得知老师收藏了4箱古挑花。帅根元是从失明的姐姐那学会了挑花的技艺。
老师的经历让茹占群兴奋不已,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成了茹占群最大的心愿。2008年6月,作为挑花的传人,茹占群正式成立了“惠龙”挑花公司,投入资金240万元,成为当地实力最强的挑花企业。
一个元素,包含丰富的含意
在茹占群的介绍下,记者初步了解了望江挑花是通过谐音、借喻、比拟、双关、象征诸多表现手法,构成寄寓喜庆吉祥的内容和形式。
如头巾上“凤戏牡丹”寓意独占爱情;敬褡上“九连灯”表示喜庆;围裙上“蝴蝶扑金瓜”抒发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老人裙带上的“福寿双钱”预祝晚年幸福等等。“这些构图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反映了望江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茹占群解释道。
一项技艺,濒临失传的局面
在上世纪80年代,茹占群为收集挑花的资料和原物而经常往乡间田野奔波。在挑花制作过程中,有个工艺技术需要模板,可当时所有人从来没有见过。茹志群为此走遍了深山老林人家。终于打听了有一人持有,便立即赶过去,仍然迟了一步,持有者仙逝已久。没有见到传说中的模板,他很失望。正准备离开了,持有者的儿媳妇说:“这个工艺我做过,秘方只有我知道。我手里也有前人留下的作品。”原来,这项技艺按祖传规矩只传媳妇不传女。当激动的茹占群和同去的朋友们决定不计任何价钱都要购买此物件时,被对方严词拒绝。他们只好悻悻而归。直到今天,这项工艺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有很多古人的艺术精品和制作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境地。我创建的‘惠龙’,不全是为了盈利,而是首先用现代的方式来解读挑花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去发扬光大。对有些技艺,我们会做深入的研究,因为抢救保留古老技艺,对我而言是种责任和义务。”对于记者提出的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搞研究和搜集,茹占群的回答很坚定。
一种责任,形成最终的意识
在茹占群责任意识的引领下,他的公司本着“用继承传承文明,以创新开拓未来”的宗旨,以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抢救和传承望江挑花,聘请挑花传承人帅根元为公司艺术指导,定期培训挑花工人。
与此同时,肯定和荣誉接踵而来: 创作的“徽式民居”系列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博会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组委会“推荐旅游商品”称号;2010年6月,产品入展“上海世博会”;同年,大型壁挂“闹花灯”荣获“中国国际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大赛”银奖,这也是安徽省在这次大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4月,惠龙公司产品“闹花灯”挂屏、“国粹”靠枕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如何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给下一代,茹占群也想了很多办法并予实施。比如说把民间的老艺人请进公司,由他们在公司对新员工进行集中培训或一对一的传习;还建立了“望江挑花传习所”,培训了挑花工人;此外,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挑花艺术原件或孤本,再整理出册,作为教材把这种流传1000余年的民间艺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中。2008年12月,安徽省望江第一中学指定“惠龙”为其民间美术实践基地。
在传承的同时,茹占群还开发了很多适合平常百姓适用的挑花产品,如壁画、方巾、抱枕、沙发扶手、挑花服饰、屏风等系列180多个品种。“合肥的老百姓也能亲自感受挑花的艺术魅力,我们研发的生活用品在省城的红星美凯龙、伊赛特、义乌小商品城、汽车城宝马店都有售卖。”
茹占群说,下一步,他将把这项民间草根文化走入省城合肥,聘请了一批挑花老艺人在合肥亲自培训,手把手地教老百姓们挑花,并开展系列的挑花展览,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喜欢它、保护它、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