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是官员帮扶出来的吗?
无奈,皮球又踢回来了
非常道
排污量逐年增大不必过分担忧?
文艺创造乏力与 “时评体”的文化使命感
为“花完预算”式采购把把脉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老板”是官员帮扶出来的吗?

 

不久前,某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一题为《培育“小老板” 创业带就业》的新闻,报道我省某县出台一项措施,要求699名在职副科以上干部, 两年内“一对一”帮扶699人成功创业,力争3年催生万名“小老板”。笔者认为,这是该县领导发展经济的良苦用心,但这样做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小老板”是怎么产生的?是政府官员帮扶出来的吗?不是,是“小老板”自身在合适的环境下,在市场中摔打出来的。远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国有企业厂长躺在国家身上要这要那的问题,我们的媒体曾经宣传过“找市场,不要找市长”的口号。因为市长救不了企业,只有市场才能救企业。时隔十几年,现在我们又回过头来搞官员帮扶培育“小老板”了,实质是“领导高明论”的翻版。科以上的干部都会创业吗?能“‘一对一’帮扶699人成功创业”吗?不一定。他可以当某个部门、单位的科以上干部,但自身并不一定会创业,会当“小老板”,自身还可能创业无门呢。温州的“小老板”遍布国内外,他们是官员帮扶出来的吗?否。温州有句名言叫“小老板,睡地板”,表明“小老板”是在市场中艰苦摔打出来的。我省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工,拎着“蛇皮袋”外出闯荡,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也不是官员们帮扶出来的,只是在他们创业成功后,为了“引凤还巢”,官员们才和他们亲近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除了宏观调控外,主要职能是两个:一是“修球场”,二是当裁判。“修球场”就是搞好软硬环境,让企业包括“小老板”们这些“运动员”去比赛;“当裁判”就是依法治理,对不守规则的“运动员”以处罚,维护公平竞争。按照政府的这个职能,官员帮扶“小老板”的做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在我们这个社会,官员帮扶,执行起来就是“官员帮亲”、“权力帮亲”,滋生腐败。因为谁有权有钱,谁帮扶的所谓成效就大。在一个县,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权力最大,可以动用的帮扶资源最多,他们帮扶的成功率也就越大。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所谓成功的典型就是这样帮扶出来的,但这样的典型只能看,学不起。

据了解,该县是一个大县,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人成千上万,为什么只选择699人被帮扶呢?这699人又是怎样被选出来的呢?报道没有说明公平选择的办法,叫“一对一”,其实是“选亲”。对大多数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人来说,这样做则有失公平。

该县“培育‘小老板’创业带就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怎样培育。正确的做法是创造环境,出台政策,搞好服务,让市场去培育。官员帮扶的做法还是老思维啊!

本报特约评论员 宛 言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