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西湖
打油诗里看陶行知
曹操一生的六次眼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颍州西湖

肖冰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这是欧阳修当年作的一首《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抒发了他对西湖的热爱及难以割舍。在他的一生,共写下43首与颍州西湖有关的诗词,他自己不仅创下了咏一个地方风景最多的诗,而且还创下了中国古代文人中惟一一个咏颍州西湖风景最多的一人。

曾经,中央电视台针对大学生举办过一个知识问答节目,有一个问答题是:中国历史上有几大名湖?这名大学生回答三大名湖,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而主持人告诉他中国历史上是四大名湖,还有一个是阜阳的颍州西湖。我们不能苛责这名大学生一定知道颍州西湖,因为许多东西已变得面目全非,何况颍州西湖已无踪影。

“平湖十里碧琉璃”的颍州西湖,折射出了当时颍州的政治、文化、经济等诸方面的繁荣与发展。颍州西湖是一份忠实的历史档案,它忠实地记录了当年的颍州已成为众多文人名士争相前来的名城。那么,历史上的颍州西湖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轻轻翻动那一页页发黄的纸张。

颍州西湖形成于秦朝时期,但作为风景湖闻达于世则始于唐代。那时的颍州西湖水面空阔,广袤相济,水深莫测,湖面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兰堂、西湖亭等环湖建筑。宋朝,颍州属京西北路,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加上颍水通淮达汴,遂成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颍州的政治经济地位显著提高。

自仁宗庆历以后,中枢辅臣、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先后知颍,都与钟灵毓秀的颍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钟爱西湖,疏浚西湖,在那里广植花树菱荷,增益亭阁楼台,更以他们独具的视角去发现和审视西湖的美,把它凝聚于笔端,挥洒于尺素,写下了一首首,一曲曲颍州西湖的绝唱。

颍州西湖地处淮北平原,既无高山奇峰依托,也无涌泉瀑布映衬,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明嘉靖《颍州志》对颍州西湖的写照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宋朝颍州西湖当年的胜景。菱荷飘香,绿柳盈岸;芳菲夹道,林苑烂漫;曲径通幽,斜桥泽畔;画舫朱艇,碧波涟滟;楼台亭榭,错落其间。宛如一帧灵秀美妙的水墨画卷展现眼前,令人神往。

颍州西湖唐至清的历代建筑很多,仅据史志所载就有近30处。其种类包括亭、榭、楼、阁、堂、台、寺、桥等,或建于崇台,或依于水际,或卧于碧波,疏密有致。六一堂,为欧阳修所建居所,生前居于此堂,亦辞世于此。会老堂,位于六一堂西侧,曾是接待赵概所住的地方。颍州西湖书院,欧阳修知颍时所建,开创了颍州第一家官私合办的书院,为当时的颍州造就了一批读书人,起到了一种良好的攻读诗书文化氛围。太学博士陈师道,因苏轼等推荐移任颍州教授,曾讲学于此。书院前有露台,中有四贤祠(纪念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东坡),后有梧月柳风堂,最后有胜绝亭,为登高览胜处。胜绝亭内有苏东坡亲笔碑记。还有文庙、西湖闸、聚星堂、欧阳文忠公祠、昭灵侯庙、去思堂、清颍亭、竹间亭、撷芳亭、画肪斋、宜远桥、望佳桥、飞盖桥等。

颍州西湖形于先秦,兴于唐,盛于宋,衰于金元,湮灭于晚清和民国。导致颍州西湖湮没的自然因素是黄河的泛滥,社会因素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水利失修,尤其是历史上多次的人为决堤。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党政府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连续9年黄河水横颍而过,把残存的颍州西湖从地表面彻底抹掉。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