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岗位:建设农民工
体验时间:2011年11月5日
体验地点:合肥某高架桥工地施工现场
农民工,有时觉得他们离我们是那么遥远,他们总是在我们享受新房新路的时候悄然离开;农民工,有时又觉得他们就是在我们身边,几乎在城市的每一个发展的角落总是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头戴安全帽,一身泥泞,一顿早餐就能在路边摊上用几分钟“扫”掉几笼包子……
两天前,记者就和合肥的一个大建设工地取得联系,希望体验一下建设工人,特别是最基层的农民工生活。11月5日下午,记者赶到省城合作化路建设现场。还未进到施工区域,一片被大型货车、挖掘机、起吊机碾出来的泥泞就映入眼帘。特别是一辆辆重载车从身边经过时,一种莫名的恐慌犹如触电一般传遍全身。
“晚上不吃包子了,早上吃了一笼没吃饱,现在的包子比以前的贵多了,”“我吃了三笼!又不是吃不起,这么省干嘛。我就吃了三笼,这才有力气干活。”在向里走的过程中,记者无意间听到两位扛钢管的农民工聊天。
由于施工现场对于安全有着严格的规定,施工单位告诉记者拆卸钢管支架太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不是看不起你,你的身子骨真干不了的,”于是记者又提出干些体力活的要求,但仍被施工单位婉拒。最终,记者得到了一份扎钢筋的配活。
所谓扎钢筋就是用细铁丝把钢筋捆绑成型,捆扎好后,这些钢筋就成为未来高架桥的“骨头”,所以丝毫马虎不得。“不要绕得太紧,铁丝会断。”简单的工作,在淮南工人黄士汉近半个小时的“调教”后,记者才开始“出师”。蹲在地上,一圈一圈地缠,一个一个地绕,一个多小时之后,记者的手已经开始僵硬,双腿更是像被灌了铅。细细的铁丝每一次经过手指之间,都仿佛是被灼烧过一般。黄士汉告诉记者,他每天大约要这样重复成千上万次,手上早有了老茧,所以感觉不到疼。但是蹲在地上时间长了,如果一起来容易头晕。
下午五点,记者已经被枯燥的扎钢筋活彻底打败。离开前,希望留下照片作为纪念。值得欣慰的是,黄士汉粗大手指拍下的照片和记者的扎钢筋一样拙劣。而被记者替岗的农民工小朱也在工友的电瓶车上差点笑翻。
记者手记:黄士汉参与建设了4座高架桥、2条路,还有3座楼。他有两个心愿,一个是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能到城里生活,另一个就是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走一走,看一看曾经自己参与过的桥和路。黄士汉还告诉记者,以前他吃饭时总是担心身上的泥碰到别人。公交车就算有位子也不敢轻易坐,怕因为自己是农民工被人嫌弃。不过现在好了,“很多人都喊我们是农民工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