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14时许,上海地铁10号线老西门站发生列车追尾,260多人受伤,目前,救援正在进行中。(本报今日3、4、5版)
“生活不容易,坐地铁也会追尾。”这不是玩笑,却是一语成谶的现实。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事故真相迟早会厘清,但在温州动车事故之后,现代社会对文明风险的反思却不断警醒着我们。
安全与健康,是一个亘古的话题:飞机火车、汽车地铁、瓜果蔬菜、柴米油盐……这是一个开放、多变、又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时代,科技越是发展,其密集度与复杂性越高、给各色风险创设的组合概率就越大。我们在改变世界,世界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这种文明风险来自概率论上的不可规避性,突然失灵的刹车、意外的自然灾害等;另一方面,这种风险有来自人为的逐利欲望,譬如添加剂在改善食物口感的同时,也为滥用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客观前提。当环境、生态、人口、社会、科技、价值观,人生观等变量揉合在一起,应对文明的风险,就成了城市政府与每个市民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上海的“地铁追尾”事件告诉我们,没有绝对安全的交通选择。但我们更知道,无论这是怎样一起公共事件,轨道交通仍是现代生活中的方便之桥。《人民日报》有论,“今天的中国,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着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民众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至。
越是高速发展,越是需要系好“安全带”。这当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社会要帮助公众正确认识“文明风险”,积极纾解社会心理上的风险焦虑、风险恐慌;二是强化风险应急管理建设,提高应对风险的水平与能力,提升公众化解文明风险的素养与本领;三是做足风险预估的功课,上上之策仍是防患于未然,将所有微小的人为失误与细节上的人为疏忽消灭在萌芽状态。
地铁呼啸向前,开往城市的春天。但这一路上的风险与悲剧,却需要公共政策与职能部门正视并严防。厘清责任、查漏补缺,面对文明的风险,既不能杯弓蛇影,也无须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