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特别奖”是权力自肥
征个税, 不能拣“软柿子”捏
水土不服的慈善超市何必勉强开下去?
家天下
民警子女上大学有奖, 奖励也“拼爹”?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土不服的慈善超市何必勉强开下去?

 

8月27日,北京西城区慈善超市中心店正式营业,鸡蛋、蔬果等商品都推出特价。但在整个购物和销售过程中,很少有人谈及慈善、捐赠,超市中的红十字会和残联义卖商品也鲜有人问津。收银员称,对顾客消费中有多少会捐出来做慈善并不知情。(8月28日《北京晨报》)

起源于美国的慈善超市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并不奇怪。美国慈善超市的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市民捐赠的旧物,然后用销售这些物资得到的善款帮助困难人群。但中国的慈善组织一般是不收旧物或二手商品的,既然慈善超市的捐赠物资货源不足,就只能经销一般商品,从经营利润中筹集善款。

但现在连锁超市和专场之间竞争激烈,超市零售早已成为微利行业,民政部门、慈善组织既无大超市同样的经营网络和进货渠道,又无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去与厂商讨价还价,拿到最低的进货价格,如何能与早已进入成熟经营期的各家超市抗衡?市民不可能冲着慈善超市的名头就进来消费,还是会货比三家才决定去哪购物。如果慈善超市货源不多,价格又不便宜,是很难吸引市民前来消费的。特价促销虽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气,但价格一旦恢复正常,客源便会马上流失。可特价促销时间长了,超市就会大伤元气,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这几年各地相继开设了不少慈善超市,但经营得法,能够勉强维持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慈善超市轰轰烈烈开张,最后却都悄无声息地关闭。问题不只出在经营手法上,与慈善超市本身的缺陷也有很大关系。有心捐款的市民会直接给现金,购物献爱心的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公众接受。在慈善超市普遍难以赢利或微利经营的情况下,真正能从超市销售额中提取的善款也是屈指可数。这就给慈善超市带来了另一个尴尬:难以向公众公开商品价格中善款所占比例,否则过低的数据反而会引发公众对善款去向的质疑。

慈善超市规模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保本尚且不易,想盈利并将利润用于慈善事业不是更困难?与其勉强维持慈善超市,还不如把门面出租,将租金和民政部门原本给慈善超市的拨款用于慈善事业,倒是能帮助更多人。至于需要的捐赠物资,完全可以公开拍卖或交大超市义卖,这样能节省不少变现成本,把更多变现所得用于慈善救助。至于一些慈善超市给低保户折扣价购买商品的优惠,也可以通过发放特殊购物卡(在指定的超市购物享受特别优惠)的方式来实现。

这样,超市让利幅度不会太大,却能获得“慈善超市”的命名,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民政部门也可以甩掉经营管理“慈善超市”的包袱,把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用于帮助更多困难群众,也避免了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的尴尬,低保户更是能从中得到实惠。可谓皆大欢喜。

杨国栋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