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断肠
垓下寻访觅红颜
段祺瑞轶事
下一篇4 2011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谁断肠

谢思求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其中有一种痛,叫做:断肠。

柔,肠,寸,断。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肠断,这样的痛,可能是最深的了吧。神农尝百草,据说,他就是在尝了断肠草之后而死的。而爱情,是否就是这样一枝美丽的断肠草?

审读朱淑真的爱情和诗词,给人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断肠。

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平江府通判魏仲恭在旅居都城临安时,常听到人们以无比惋惜的心情谈到一位含恨而去的年轻女性,并交口称赞和传诵她的诗词。这些诗词,风格清丽,情思悲切,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女性的心声。

这位含恨而去的女性,就是祖籍徽州歙县的朱淑真。

关于她的生活年代,现在学界一般的看法是,她大约是生活在南宋中叶时候的人,晚于李清照十余年。朱淑真短暂的一生,留给了后人太多的谜。她的生活朝代、婚姻、爱情、创作,甚至连死亡,人们都所知甚少。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隔着茫茫的时空,她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个无比凄婉和模糊的背影。

朱淑真生于官宦家庭,家道富裕,生活优越。作为一个在钱塘江的湖光山色中成长起来的女子,天生灵秀,自幼聪慧,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尤其擅长诗词,她在闺中时就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毁了她美好的人生。19岁那年,她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书生。结果,丈夫应试落第,并且始终在科场上毫无收获。后来,他可能通过捐官等方式,谋取了一官半职。

从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出,婚后,她的丈夫在吴越荆楚等地为官,她也随着丈夫有过一段宦游生涯。从这段时间的作品来看,他们在婚后相处很不愉快。朱淑真的诗词中不时透露出度日如年之感,并发出了“巧妻常伴拙夫眠”的悲叹。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丈夫在婚后没多久竟然寻花问柳,并不顾她的反对,纳了一位小妾,终日沉湎相欢,将她这个原配妻子抛到九霄云外。朱淑真再也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位俗不可耐的男人,回到了娘家。

朱淑真红颜薄命,而且死得很惨。关于她的死亡,后人做出了种种猜测,不外乎与婚外恋情事发有关。自南宋开始,程朱理学被奉为儒学正宗,得到统治者的极力推广。在这样森严的理学背景下,想追寻一场属于自己的爱情,无异于死亡。朱淑真爱得艰难而绝望。

朱淑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她的父母应该将女儿的作品整理刊印。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将她的诗词付之一炬,悉数焚毁呢?答案就在那些诗词的内容上了。那些毫无顾忌的爱情心声,可能让她的父母感到害怕了。为保护女儿的清白之名,所以,将那些“罪证”全部焚毁。但是,他们的这些作为,反而更能证明,朱淑真确实是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无限感叹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天生就是为了爱情而来的,她就像传说中那种没有脚的鸟儿,一生都在寻寻觅觅地飞呀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下地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我想,那一定是它们发现了爱情的时候。

对朱淑真来说,至于后人如何评价她的诗词,已经不太重要了。她本来就不是为了要做一个诗人或词人的,她只是为了记录内心的感受,记录一段隐蔽却轰轰烈烈的爱情。她必定在内心里曾经希望过,希望有人能读懂它们,读懂一个人用诗词写就的情史,读懂字里行间的爱与忧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