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不管父母如何劝说就是不愿出门。暑期到来,许多孩子变成了标准的“宅童”,令家长大伤脑筋。(7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暑假本是休息玩乐的好时光,然而“宅童”的出现,也让我们更为心忧。只有电视、网络相左右的暑假,让孩子的生活更为枯燥与单调。前不久,北大未名BBS上出现一个名为《帮老总儿子找个暑假玩伴》的帖子,引得众人围观并纷纷议论。由此观来,“宅童”的出现并非个别现象,而是种群体特征,个中折射出教育资源的不足来。
“宅童”的出现是孩子心疾的反映。长期面对紧张学业教育的压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旦压力被解除,孩子变得更为抓狂,于是网络、电视成为惟一的寄托。这需要家庭教育的及时跟进与调节。聪明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宅童”的严重后果,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同孩子多参加户外的活动,如亲子旅游、夏令营活动等,这无疑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资源假期不“放假”也是解救“宅童”的好办法之一。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在假期照例向学生免费开放,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社会公共资源的不足。
郑文/文 美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