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藏书今何在
宜城有座振风塔
五十年前逛合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宜城有座振风塔

傅张丽
 

安庆城东大江之滨有座迎江寺,寺内有座赫赫有名的振风塔。

那年我16岁,随外婆去迎江寺烧香,便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与振风塔零距离接触。我家住在安庆城西的一个小镇上,平时很少有机会到这边来,在此之前,只是常听大人们说起关于振风塔的传奇故事,心中甚是向往,对于那些登过塔的人,满是“羡慕嫉妒恨”的情怀。

迎江寺又名万佛寺,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清顺治七年(1650)改称“敕建迎江禅寺”,清乾隆皇帝、慈禧太后亦先后为迎江寺题“善狮子吼”、“妙明圆镜”等匾额。整座寺院坐落于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而振风塔是迎江寺内主体建筑,面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过了安庆不说塔” 和“宝塔王”之美誉。相传此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所建,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某日,一位高深的星相家在端详了安庆地形之后,说:“此城如船,又逢临江,水之滔滔,文采不聚,须建以高塔镇之。”于是,安庆便建了振风宝塔,自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刘若宰、赵文楷,书法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亦是数不胜数,尤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雄踞清代文坛200余年。迎江寺也随之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

外婆是个信佛的人,与她同行,必先敬香后登塔。临江的寺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最为特别的是,寺门两边各置大铁锚一个,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迈起左脚,跨过门槛,进入寺内,顿觉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门外是车水马龙、江浪滔滔,一片尘世喧嚣;门内则是宁静祥和、清幽淡雅,还不失庄严肃穆。寺内建筑以“四殿一塔”为主体,四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庐殿、广嗣殿,附以藏经楼、人士阁、慈云阁、迎江楼、法堂、宜园(放生池)、素菜馆等组成。

振风塔由当时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精心设计,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塔高60.86米,七层八角,塔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塔门布局多变,游人往往登上二层以后便碰壁,不得其门而上,满头雾水后又顿然醒悟,笑语不绝,很是Happy。登过塔的我知道详情,原来塔内是十字形交叉门洞,四个门洞通向四个方向,而从第二层开始,有三道门被封死,只有一道门是通往上一层的,因此很多人上了第二层就仿佛入了迷宫,找不着北。

振风塔有很多神奇美丽的故事,话说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大船,振风塔为桅杆,桅无篷帆,船才不会漂走,如有篷帆,船就可能漂走或沉没。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时,冰轮高挂苍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无数塔影,五彩纷呈,煞是神妙奇绝。传说此为万里长江两岸群塔集会安庆,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觐”盛况,为此,振风塔又有“长江塔王”之说。数百年来,风雨沧桑,“长江日浩荡,塔影流不去”,“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又传抗战初期,日寇侵犯安庆时,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在安庆沦陷前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书籍尽藏于振风塔第三层封闭。游客照样上塔参观游览,日寇也未发觉,至抗战胜利而完整无缺。1998年发大洪水时,安庆周边很多地方被淹,而城内安然无恙,人们说,宜城有宝塔护佑,定能平安度过水灾。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