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事发半个多月、经媒体披露后,中海油直到7月1日才对渤海漏油事件证实,并且至今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这更加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担忧。虽然事故尚未发现对山东渤海湾沿岸造成影响,但身处渤海湾深处的山东省长岛县海产养殖户已经发现养殖鱼类死亡。(7月4日《中国证券报》)
漏油了,没有人幸灾乐祸。中海油事隔半个多月后才跳出来说,事发海域“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无须庸人自扰之。这个迟滞而暧昧的表态,实在很考验公众的智商与逻辑。因为此次渗油事故最早出现在6月21日的微博上,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两天之内,漏油事故只涉及200平方米,这样的泄漏“速度”,让人怀疑这漏的莫非是火星上的“油”?
好在媒体给我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蛛丝马迹:渗油事件在网上疯传后,当事部门曾对此事专门研究应对,随后网上一些相关信息“被失踪”。作为一个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大型国企,面对公众关切而采取集体沉默的鸵鸟策略,或网上删帖类粗暴公关,这已经不单单是危及公关能力的拷问。时至今日,此次漏油点具体在哪个方位?是否已经堵上或有无后顾之忧?漏油对周边环境究竟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死题,无人作答。令人不禁联想起一年前大连漏油事故,从不便回答到空等结果,直到等来等去声息全无——网上有猜测泄漏1500吨,有专家估算6~9万吨,也有数据说是5~10万吨,但官方却避而不谈。可以想见,若不是“好事”的公众在追问,再过20天,渤海漏油事件难保不会成为又一条“消失的新闻”。
据说近年来,中海油在多地的油田项目出现漏油现象,但一直未对事件进行完整披露。保密总有保密的理由,只要有“投资换赔偿”类杀手锏打底,即便泄漏到广大海面,强势方仍无须道歉。英国石油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同样是因为漏油后的傲慢与迟滞,不仅斯文扫地、名誉大损,还躲不过掏出200亿美元,赔偿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生计受损的民众。即便如此,处理此事的奥巴马仍受牵连:一项民调显示,71%的美国人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对英国石油公司过于“手软”,53%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应对漏油事件中表现“不好”或“非常不好”。
当然,不排除我们的“漏油事故”总是毛毛雨般幸运,也可能渤海漏油事件确实是民众过度操心。然而,在真相仅靠当事人“自证清白”式表演下,如何给这样的表白附加上关键的公信呢?渤海湾是我国内海,自净能力弱,加之水产品众多,如果谎报瞒报,后果堪忧。抛开知情权不说,沿海地方部门、环保部门、中海油的监管部门,在这次渤海漏油事件中,再一次行为“秀逗”。理由总有万万千,但谁也遮蔽不了一点:油是你的,海洋是大家的。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