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爱港大,北大清华输在哪?
住房可以“双轨”, 但不能贫富“两张皮”
高温天气预警呼唤高温劳动立法
“贪官碑”刺痛了谁?
“最美妈妈” 感动我们的是爱心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1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状元爱港大,北大清华输在哪?

马广志
 

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今年港大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获录文、理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分别为638分和654分。(7月3日《北京晨报》)

高考状元弃清华北大而“南飞”港大,这说明今年香港知名大学在内地招生又掀热潮。据报道,香港多所高校将于新学年调高非本地生本科课程学费,增幅为13%至33%不等,但这并未削弱内地高中毕业生来港求学的意愿,多所高校均表示今年申请人数以两位数飙升。

那么,为什么内地学生会心仪香港大学呢?其中缘由可能会因人而异,或者是追求其高额的奖学金,或者是看中其全球化的背景,或者是相中香港大学的高就业率。但在笔者看来,方式迥异的教育培养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因素。

校长徐立之曾表示:“香港高校在内地扩大招生绝非是故意跟内地名校抢生源,而是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就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培养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充满人性化的自选课程,香港大学的三年课程可以自由选择,医学、法律读完以后是不需要再考证的,直接可以做医生,做律师,得到国际认可。专业课程固定,但是哪些课程是第一年读,哪些课程是第二年读,由学生自己决定;二是其灵活的交换生制度,比如有一个学生在上完大一以后,要求休学一年去实习,实习完了以后他又申请了交换生的名额。作为交换生,可以带学分回来也可以不带学分回来。比如有的学生本身是学医的,但是他可以作为交换生到法国学习音乐。

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呢?培养机制与现代大学制度却严重错位,国内再优秀的高校基本也是从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是一种“全国大一统”的行政制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等等。比如说,国内大学因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教授,而是各级行政人员,吸引不到全球最好的老师;学科的专业设置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缺乏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的机制;本科毕业生要与四六级英语考试挂钩;研究生毕业要发表N篇论文,否则就甭想拿毕业文凭的僵化教育模式。这种培养机制的错位,让许多高校学生难以逃脱“毕业即失业”的厄运。

当然,在高等教育已经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会自然地流向制度更加优越的大学。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教育者,应该放弃管理为本、以学校为本的陈旧观念,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假如学校的管理者不从更深层次反省这个问题,仍然只是视学生为教育或管理的对象,那么我们所致力构建的现代教育制度就只能是海市蜃楼。现在,一些高考状元宁愿去香港大学,也不来北大、清华,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的大学惕然自省吗?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