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造“大款”更要造“大师”
电动自行车“禁改限” 是对民意的尊重
是行业利益重要,还是消费者健康重要?
网迷“被绑架”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1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造“大款”更要造“大师”

张冰歌
 

10多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昨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北大校友中的亿万富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本报今日B2版)

10多年来,就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成果确实骄人。不过,作为北大,一个国家最高学府,把走出了多少亿万富豪作为资本来炫耀,似乎有点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与北大“首善体制”相去甚远。

在100多年前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这样的文字:“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规模当极宏远,条理当极详密,不可因劣就简,有失首善体制。”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些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一个是在说“京师大”的国家地位等,一个是在说大学校最该做什么。

当然,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北大也要与时俱进,而现在国家正是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大学当然可以造就富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无论怎么与时俱进,北大的国家顶级学府地位并没有变,仍然是“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而且造就国家人才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更紧迫。若是,把多少亿万富豪作为资本来炫耀,不能不说是“因劣就简,有失首善体制”了。

当一个国家顶级学府,把造就了多少亿万富豪作为资本来炫耀时,就失去了大学当有的深厚,而给社会带来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讯号。试想,如果一个国家顶级学府缺乏思想深度与道德价值,可量化的金钱被变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尺度,大学恐怕就不是“大师之谓也”,而是变成“大款之谓也”了,这是大学的悲哀。

回望北大,她曾经就是一个聚集和造就大师的“福地”与摇篮,“大师”级人物璀璨辉煌,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关怀,为国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高山仰止,令人骄傲。而当今的中国,缺的不是“大款”,缺的正是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大师”。那么,作为有着璀璨辉煌历史的国家顶级学府之一的北大,最该造就的恐怕还是“大师”了,而不是“大款”,这也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当。因此说,北大11年诞生79位亿万富豪不值得炫耀,只有是造就了多少“钱学森”才最值得炫耀。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