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镜湖
淮河三峡
3上一篇 201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河三峡
王谦元
 

淮河源出于豫西桐柏山“淮井”,从一步可跨的涓涓细流,一路东来,不断接纳两岸支流成滔滔大河,奔流两千里汇入苏北洪泽湖,其中在安徽北部过境干流长约八百里,流经的虽是平原或平原亚区,但大平小不平,时有冈岭山峰阻碍,便有了安徽境内著名的淮河三峡。

峡山口

从阜南、霍邱两县西部交界处进入安徽境内,流至凤台县城西南约十里处,淮水由南向北而来,又猛然折向东流。这南北一段的水流穿峡山口而过,两岸硖石对峙,极为陡峭,悬崖垂直于急流之中,风起云涌时,惊涛拍岸,水流湍急,船行至此无不格外小心。这里便是安徽境内淮河第一峡——长淮河要峡山口,也称硖石口。

民间传说,此处原是八公山的一座山峰,大禹治水时,因山体阻流,以神斧劈开,分为东西硖石,为淮水打开通道。东硖石紧依三峰山,似铜浇铁铸;西硖石呈赤赭色,更为陡险,因此便成为古代据险屯兵之地。秦晋淝水之战,硖山口就是战场的一部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即源于此;南宋时期,宋金划淮为界,这里又是抗击金兵的津关险隘,硖石之巅至今仍有当年所筑要塞城堡的遗迹。

荆山峡

从硖石口沿淮东行,至怀远县城西南,淮河绕了个弧形大弯后,改为东北流向,荆、涂二山左右迎面而来,受两岸青山夹峙,河道又陡然变窄,淮水从山峡中扬涛穿过,浪花激扬,涛声隐隐,行船如飞,这就是长淮三峡第二峡——荆山峡,又称断梅谷。

望淮楼背依荆山,面临滔滔淮水,左与卞和洞隔谷为邻,右边不远即是文明遐迩的白乳泉。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从河南赴任杭州路经此处,见泉水白如牛乳,冷冽甘甜,誉其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牛乳石池漫”的诗句;附近还有黄庭坚等历代名人书法家的碑刻。1965年,郭沫若为楼、泉题名,又使名胜增辉。

浮山峡

淮水穿过荆山峡一路东去,过蚌埠、五河,至下游嘉山县(今光明市)北部,遇南岸浮山(一名淮山)和北岸巉山夹峙阻流,形成千里长淮第三峡——浮山峡。

浮山峡水深流急。其神奇之处在于:浮山临水的峭壁上有一穴洞,深不可测,“夏潦不能及,而冬枯不加高,故人疑其浮也”(苏轼语)。民间传说曾有巨鳌簇聚洞内,常于峡中兴风作浪,掀翻过往船只,有渔人载生石灰十数船倾入峡中,顿时峡水如开锅,白气蒸腾,鳌妖皆逃亡。传说毕竟是传说,而史料却记载一段真实的事:南北朝时,梁魏两国争夺寿阳(今寿县)城,魏先占,梁屡攻不克,武帝萧衍征调二十万军民,在浮山峡筑堰堵淮水倒灌寿阳城,历时一年余,堰成,高二十丈,寿阳城淹,魏军被迫移戍于八公山……是年秋,淮水暴涨冲决堰坝,洪流嚣声如雷,十多万百姓被席卷冲入湖海。统治者的惊世之举所造成的灾难猛于水妖也!残堰遗迹至今尚存,已成为后人追溯历史的见证。

沿淮一路走来,所见的是岸转青山添气象,淮上人家好风烟。若有慧眼者设计、开辟一条淮河三峡风光旅游线,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皆备,观奇景,品美食,看花鼓灯,听拉魂腔,旅程非常丰富多彩。这对皖省旅游南热北冷态势的改变,或许会有所补益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