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许多高校曾经掀起一股不小的扩招之风。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到530万。这种跃进式的发展速度古今中外世所罕见。实践证明,大学过度扩招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普通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由于盲目扩招,高校在校学生猛增,各地争相兴建大学园区,资金不足便向银行贷款。据前几年的不完全统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银行债务达2500亿元~3000亿元,单是每年的利息就达15~20亿元。举债数亿的高校比比皆是,许多非重点高校每年应偿还的利息比财政经费拨款相差不多。经费短缺只能带来大学的粗放式经营。学校为了增加收入,缓解经费短缺,便在既定教育资源条件下,努力扩招,通过拼教师、拼设备、拼房舍以增加学费收入;一旦师资设备房舍有所缓解时,扩招的余地又会增加,加上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绩追求,大学扩招的怪圈便陷入循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势必遭到惩罚。
去年以来,我国高校生源凸显匮乏。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北京是8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0%;山东一直是生源大省,但山东生源下降将更为迅猛。据该省教育厅预测,到2013年,山东省考生总量将从2008年的80万下降到40万左右,过两年将面临没有学生可招的窘境。
有人认为,生源匮乏是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造成的,与高校扩招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校扩招期间所投入的大量设施,势必会由于生源危机而带来极大的浪费。我们能预见到的是,3~5年后,必然有一批高校将面临招不到足够学生的局面,进而陷入办学困境甚至有倒闭的风险。一些高校一旦生源缺少,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学校就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难以为继。
为此建议,学校的管理者与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需要未雨绸缪,借鉴国外曾经面临类似困境的经验,合理缩减招生计划,调整办学方向与定位,甚至进行强制性调整,以避免因为生源迅速下降、学校倒闭带来的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