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千年古镇——安徽桐城孔城老街将以“华东第一古街”的雄姿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了解到,孔城老街的修复只是桐城打造人文品牌的一个代表,随着桐城文化博物园、投子山文化园、玉雕产业园、宰相府、六尺巷的重建,一批有品位、有特色、有市场的标志性项目将焕发“活力文都”的无尽魅力。
孔城老街的历史记忆
桐城市孔城老街坐落于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它位于该市美丽的菜子湖畔,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悉,修建后的老街将于5月1日对外开放。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孔城老街,同行的桐城市委宣传部的陈俊告诉记者,在古时,这里就是一条商业街。
品味孔城,置身于孔城老街,一股氤氲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老街南北走向,共十甲七巷十三弄,为安徽现存最长的古街。春秋中期,为古桐国南部门户,扼直通长江之水运通衢要冲,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清代中叶,这里相继出现了“桐城派”开山鼻祖戴名世、桐城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刘开等一大批硕学通儒。
“桐城引进投资8.8亿元的中坤国际休闲度假基地项目,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古河道、古桥、古渡口进行保护重建,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陈俊说。
保文庙搬走四大班子
从孔城古镇回到桐城,在桐城市公安局边上的一条深巷里,我们找到了“六尺巷”。关于六尺巷,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甚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
从“六尺巷”返回人民广场,桐城文庙就位于广场的北端。文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后相继修葺19次。文庙的建筑以南北成中轴线,其中一边厢房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桐城人)艺术生涯陈列室;主体建筑大成殿内有孔子塑像,上有横匾“万世师表”,周围有孔子弟子等塑像。文庙内还有“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桐城文物精品展馆”等展馆对游人开放。
由于位于老城区位置,多年来,桐城文庙逐渐被四周的现代建筑包围蚕食,到后来,被挤在市委和市政府机关大院当中,以至于很多人不知这里竟然是桐城文庙所在。
采访中,记者获悉,2010年8月,桐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集体搬迁到新地点办公,在腾出的黄金地段上,计划投入3亿元,依托现存文庙,修复或建设以桐城历代名人故居、桐城派精品文化陈列馆为主要内容的安徽桐城中国文化博物馆。
桐城文化旅游的畅想
在桐城这片面积并不算大的土地上,汇集着60多处城墙遗址、老街旧巷、古木寺庙等人文遗存,远近闻名。
昨日傍晚,我们又来到位于城东的紫来桥。紫来桥始建于元末,取“紫气东来”之意,历遭洪水冲塌,又重新修葺,仍屹立于龙眠河上。
走过紫来桥,便到了古街:东大街,街道四五百米长,宽约4米,石块铺就的道路,两侧砖木结构的房屋,多为清代建筑。东大街昔日为县城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建国后保护完整。老街有点寂寥,却十分安逸祥和。
据了解,桐城市在老城的保护开发中,重点整修以东大街、北大街、寺巷为代表的古街古巷。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博物园、玉雕产业园、宰相府、六尺巷重建、龙眠河综合整治、投子山文化园开发等项目建设,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加快孔城老街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桐城由“龙眠河时代”向“孔城河时代”发展。着力打响“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龙眠山水”、“六尺巷”、“孔城老街”、“嬉子湖湿地生态”等文化旅游品牌,使桐城真正成为合肥经济圈内“活力文都、休闲天堂”。
陈俊向记者透露,桐城市还将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加快拍摄电视剧《桐城六尺巷》,力争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桐城派》,积极申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国家级印刷企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