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清明祭扫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通过祭扫活动,寄托今人对已逝先辈故人的哀思。清明祭扫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
然而,集中于清明时节的祭扫活动,也可能带来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多亿元。除了“白色浪费”污染环境外,祭扫烧纸还会带来防火安全隐患;大批人流集中出行,也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
倡导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确实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了。时下,各种装饰奢华的祭祀用品大行其道,有人认为烧纸越多,越能体现对先人的尊敬,甚至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还有很多人出于被迫接受的从众心理,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祭扫开支。
其实,祭扫讲的是心意,而不是排场。例如,鲜花祭祀的方式虽然还不太普及,但其散发出高雅时尚、环境低碳的社会价值,应该给予大力推崇。推广这样的新祭扫方式,不仅无损于表达哀思、纪念先人的心意,也能让“清明”走向清新、文明,对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也大有裨益。
另外,人们表达对已逝故人的哀思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必躬行到墓前。一些地方推出的“代客扫墓”、“网上扫墓”也不失为一种祭扫的好形式。对于那些远在海外的游子,或体弱多病、或年老身边无子女的人们来说,无法在清明时节祭扫先人,内心难免伤感不安。“代客扫墓”、“网上扫墓”则可以帮助他们履行形式上的祭扫仪式,也体现亲情的表达和对传统的尊重。清明来临之时,政府部门为应对人们的集中出行,动员了大量社会资源。我们不妨也选择错峰拜祭或其他祭扫方式,节省了出行成本,减少了社会压力,也提高清明拜祭的质量,于己于社会,岂不是一举多得呢?
只要祭扫形式不与纪念先人的祭扫意义产生错位和背离,祭扫回归一种清新、文明的表达,便是可取的;相比于一些奢华祭扫,更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风俗。让清明祭扫方式更加多样、清新,让传统文化找到符合时代精神的绿色表达方式,也足以见证社会的文明进步。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