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不识肉滋味
三姨的悲伤
清明的“做”
3上一篇 2011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明的“做”

赵柒斤
 

相比自己的随波逐流,小青算是很爱过节的年青人。这不,距清明节尚有一大截距离,他就在饭桌上高调宣布“今年要陪父亲回温州老家做清明”。大家都知道小青父亲的父亲就出生在吾市,他舍近求远地去“做清明”,我就认为他的“做”含三层意思:做给别人看,不忘“祖宗”;做给父母看,体现“孝道”;做给自己看,心安理得地去旅游。

其实细究起来,我发现咱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很守“孝道”。不是吗?身边几乎所有的人无论是面对普天同庆的大节,还是遇上毫不起眼的小节,也无论是马虎应付的还是依足规矩认真庆祝的,似乎大多是“过”。唯独对待清明节,大伙儿都用“做”这种形式来度。一个“做”字足以让人击节叹赏。因为一个“做”字就比被动地“过”更显隆重、更显虔诚和更显主动,大有非得为这个节日干点平常乃至其它节日里懒得干或干不了的事的意思。因而,单就大伙儿脱口而出“做清明”,就说明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数典忘祖”。因为“做清明”主轴大戏就是扫墓,就是带着缅怀的心情来到逝去的先人乃至亲朋故友坟地或碑前掬一抷黄土、献一束鲜花、挂几串纸钱等等。当然,这与“祖坟冒青烟、子孙受庇护”的口口相传有关,但不能说扫墓大军都是功利的,尽管功利是重要的动力。

然而,自从陪父母“做”了多回清明节后,我发现同所有节日一样,最热衷“做”这个特殊节日的还是商家。每年清明节前夕那几天,潜伏在城市后街小巷和乡村角落里的冥币店、花圈店和路边出售鞭炮、黄纸等的小卖店以及通往墓地路边的鲜花、水果摊等,几乎都可以放进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词之中。与墓地的寂静冷清相比,走进这些地方,颇像踏进了另一个世界,处处充满着不真切的人间烟火气,不仅见不到一点“欲断魂”的沉闷,相反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的架势就像猛虎一样忽然窜到眼前。让人气愤的是,与怀着虔诚之心去“做清明”的你我相比,那些拥有“紧迫资源”的商家极其“淡定自若”:稀缺的上坟扫墓材料统统涨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王之气。他们似乎早就成竹在胸,容不得你不过去“做”,许多人每年怀着沉重的心情“做”完清明归来,往往就因没“做”过商家变得更沉重。

所以,想起这些事,我就越发佩服小青:“做清明”其实也折射出扫墓大军与商家的较量,宜早不宜迟。否则,任凭你智商情商多高,也“做”不过精明的商人。所以,我觉得大家都用“做”来过清明节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就是唤醒沉睡的智商去同那些善于做死人生意的商家去PK。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